查看: 6835|回复: 26

玉树之行-牧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5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燕儿 于 2015-12-11 15:30 编辑

http_imgload[24].jpg http_imgload[26].jpg 给自己设的这个标题实在大,短短一个月时间,我对真正的牧民其实也只是知道些皮毛而已。
六月的玉树之行,是受了田里的委托的,看看实际还能做些什么援助项目,好把捐赠人的爱心用到实处。我认为要去帮助别人,首先是先了解被助对象,那么他们的文化,生活状态、特点,就是我必须了解的了。而为什么定位在牧民,是因为他们是受保障受关注最少的人群,在藏区,他们却是整个民族组成的基础。在此,我把自己对玉树地区农牧民的生活做一个反映。
农牧民,顾名思义,过着男耕女织,放马南山的悠闲日子的人。初到藏区的人都会被那里的美丽,简约所陶醉。但这次的灾区却让人倍感沉重,去年的青海印象,藏族人特有一种乐天的情绪,好像只要有糌粑和酥油,天下就没什么好为难的事情了。而这次实地的走读,明显感觉一种悲戚的情绪在弥漫,人们总是在不安中度日。
在玉树,我第一个问题是他们以何为生?在城镇,居民大都能谋到职业,分公职,小商贩,打工者。公职多数是由当地人担当,各级机构容纳了不少人就业;做小生意的则大部分为外来者,最远的来自东北、福建等地;打工的主要就是从牧区出来,农转非的农牧民了。这些新进城镇的人,没有了山地和牲畜,也没有一技之长,大都只能帮人盖藏式的房子来谋生,乞讨者也时常能遇见。
在远离城镇的山里,走进牧民的帐篷,在交流之后才知道,陡峭山间略缓的地面就是农田,凡是能种东西的地方就是田,牧场就是山头,所有的分界都是以山河为界,地皮的划分都是抽签的,好地差地全凭运气。牛羊是主要的牲畜,山里一般家庭拥有的数量都在10头以内,超过20头的属于富裕户了。山里牧民主要的食物是青稞炒面和牦牛奶制成的酥油,不要以为每家都能吃到肉,天天都能吃肉,为什么?因为藏区信佛,不杀生。那他们吃的肉是哪里来的?老死,被其他野兽杀死,或出去买回来的。在平均每户人口都在5人以上时,一两亩地,三五头牛根本自给自足都做不到,更不用说漫长冬季,人畜过冬了。那他们还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吗?有,每年4月到6月的虫草季节,基本全家出动,留下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幼儿守家,全年的现金收入就靠这一两个月,每户平均收入在4000元上下。再有能力的便是去城镇帮工的,跑运输的,部分传统手工业者(画匠,银匠)。这部分人数量很少,且大多时间在外面谋生。
知道了他们收入的组成,第二个问题就是收入的分配。由于他们生活实在可以用简单来形容,用于食物方面的经费虽是主要开支但并不多,主要花费在信仰上以及盖房子。信仰不必多说,基本每户人家都有人在寺院出家。寺院也一直是藏区的风景线。也正是有如此虔诚的信仰,所以表面上生活艰苦的藏民们并没有我们常发生的空虚和无聊,表现得很满足。盖房子一是因为人口在增加,我在电达村小学见过一家有11口人,在没有男主人的情况下,一名妇女带着10个孩子。二是风俗习惯,藏民真正的家必须有几个功能室,首先当然是卧室,人越多卧室就必须越大,然后是带厨房的大厅,因为这里没有树,也烧不起煤,一般是烧牛粪。所以炉子和我们使用的烧煤炉子不一样,要大很多,四周围着矮长条桌,大家围坐在桌前说话,进餐。再就是必须有一间经堂,每天拜佛是必修课。最后是牛粪房,不要奇怪,没了牛粪,等于没了火。常年在外面放牧,冬季回归时一般都要修葺一番。所以佛和家在他们心里占着绝对的地位。
简单而言,牧民过着近乎原始状态的生活,对于大自然和外界力量都处于绝对的服从,生命的坚韧让人叹 服。可是一旦遇到灾难,便无力自救,仿佛遵循着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照片是我在一户牧民家里照的,我给起了个名字叫“牧民之子”。

发表于 2010-7-16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儿 于 2015-12-11 15:30 编辑

认真的看了一遍。我们可爱的麦友大C,你真棒。
你的细心让我们如同走了一次玉树。
辛苦了。

发表于 2010-7-16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儿 于 2015-12-11 15:31 编辑

大C真厉害!我太崇拜你了!
上次聚会走得早,没有和你好好喝一杯!
下次聚会一定要特别敬你一杯!

发表于 2010-7-16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儿 于 2015-12-11 15:31 编辑

谢谢大C。。。。

发表于 2010-7-16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儿 于 2015-12-11 15:31 编辑

了解得真仔细,辛苦啦~~~

发表于 2010-7-16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儿 于 2015-12-11 15:31 编辑

藏区,很想真实了解;我们的大c呀!最好有连载。

发表于 2010-7-16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儿 于 2015-12-11 15:31 编辑

感觉好像还是很肤浅,照片上的小孩的眼神给人震撼的印象。

发表于 2010-7-16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儿 于 2015-12-11 15:31 编辑

向大C致敬!~~~~~~~~~`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儿 于 2015-12-11 15:31 编辑

我想大家一定很希望多了解一些灾区的情况,我也很想把所见所闻都真实的反映给大家。如果不带一点个人意见的把事情说清楚,我水平真的有限,这也是我不想看到的。我更希望大家能从中自己去体会和感受当地的实际,去想出更合适的援助方式。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儿 于 2015-12-11 15:31 编辑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儿 于 2015-12-11 15:31 编辑

2.JPG

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实在发不了,还是写吧。
我接下来说说目前灾区的情况。从西宁一路过来,长途客车基本爆满,这在地震前也是常事,因为玉树县在整个州是比较发达的。进入结古县城,清墟工作已经进行了80%,没有了地震之初的惨状,取而代之的是满目蓝色的帐篷。从结古寺过去,扎西路一路往西,山谷的开阔地全部是临时安置点,所有住人,办公,小商铺,以至于公厕都是帐篷。就我走访的一些较偏的牧区,也能见到这种蓝帐篷。只是各地数量不等。
目前,结古镇已经进入重建阶段,大部分机构都恢复正常的工作,特别是供电,供水,电信,银行,交通等。政府已经发放了很多生活必需品,粮食基本按人发放,官方数据,每人每月30斤口粮(米,面)还发放救济款,人均每月350元。衣物,被子似乎也没有什么紧缺的,格萨尔王广场周围就是县城中心,来自全国各地的小生意人都集中在这一带,有服装,鞋帽,有小超市,日用品,五金小家电,佛教用品,还有不少的小饭馆,到基本以川味为主。街道上人头涌涌,十分热闹,就是堵车让人很头疼。整个县城整个市面十分平稳,如果不是生活中诸多不便(常停水停电),以及废墟和帐篷在提醒,你会感觉这里似乎和以前没什么区别。在六月中的时候,大批的建筑材料和施工人员进驻结古镇,到我离开的时候,材料运输车辆还在往里运送物资。
走到周边村社,牧民们都忙着在这个虫草季节多赚点钱,基本都在山里。挖草的时候,牧民们会带上小帐篷,和大量的口粮一直呆到虫草季节结束,期间会派人下来买些粮食,所以挖完草再下来后的人会和野人没啥区别,一个多月不洗的结果大家应该能想象出来。剩下的都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年幼的孩子,以及在地震中受伤的人,他们互相依赖互相照顾。倒塌的房子还没有清理,临时的帐篷是所有人能安心一些居住的地方,在离结古镇130公里的清水河镇,房子其实也开裂了,虽然没有倒,但在不断的余震下,谁敢冒险。他们的生活用品和粮食也是半余粮半救济,离震中近的村社得到的救济会相应多些,而较偏的远和不靠近公路的村社就得到很少的物资。到目前为止,牧区的灾民还能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对于大部分没有伤亡的受灾地区来说,你基本上找不到什么很直接的困难,有余粮,有救济,有虫草带来的收入,新生的小牛小羊开始满山跑了,这正是一年里最好的季节,不冷不热,这个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该援助些什么物资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7-18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事情当然不可能一下子说清楚,这次走访主要还是为了援助项目去的。了解的越多,问题就越多,有时候越清晰越难取舍,鉴于我们是民间团体,实力有限,我有意偏重于学校和孩子方面。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从一开始,我就是奔着各地的村小去的,因为地震以来,结古镇来了太多慈善机构,对县城的各所学校援助已经是相当多了,至少口头上给的物资和经费是很多的。说有一千家各种公益机构组织来过玉树一点不夸张,这里面包括国际性的,来自各省市官方的,在民政注册过的,没注册的如麦田这样的,更包括临时组织起来的,还有不少个人的。大家把灾区除了重大事情外的其他小项目都基本涵盖了,对于老人和孩子来说,本身就属于关注重点,自然更多人去帮扶。田里一开始就想避免这样的浪费,其实已经把帮扶对象条件放宽了,牧民也在帮扶之列。在此,我先说说我走访学校的情况。
在位于震中的日嘛村,结古镇,隆宝镇,玉树县的上拉秀乡属人口集中点,受灾情况也最重,学校里老式建筑基本都倒塌或严重开裂,因为藏式房屋一般是石块和泥土砌筑而成,所以地震后基本无法加固,就算没有倒塌,还是要推倒重建。(本人一直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可以证明)在地震当中,部分学校也发生了师生伤亡,近年来新修的框架结构的校舍则基本保存下来,出于各种原因,这些校舍也被列入拆除之列。
因为刻意避开了交通便利的地方,(容易到的地方去的人多)我尽可能的去一些偏僻的山里村小,那里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加上交通不便,结古镇有板房学校后至今,村小还是帐篷。经过多次了解,当地学校设置体系是这样的,县城设中学,完全小学(1-6年级全有)若干,完小下辖数个乡完小,乡完小下辖数个村小(1-3年级),各级学校均是寄宿制的,在藏区,义务教学范围的学生所有费用都由国家负担。国家按分级向学校拨款,由中心学校层层下拨。一般各个县城乡镇的学校得到的拨款基本相同。老师方面基本是藏族老师,也有从西宁调去的,村小以上全是编制内,村小就存在代课老师,工资约在300左右。据说后来在准备加薪,不巧的是地震发生了。各校主要学生都来自牧区,比例占80%-100%。因为家庭贫困,所以这些孩子就成为贫困儿童,其他学习吃饭由学校解决,但衣服和其他用品就没有了。在和当地教师交流时,探讨过如何有效透明的做好资助学生的工作,设计到最后,奖学金制度最合理,也最简易可行。
在所到的学校来看,有不少义务支教的人士,大都是在结古,村小一级我个人也不赞成非藏语人员去,因为那里设的是1-3年级,全部听不懂汉语,还只能是当地的代课老师教,这方面得加强培养当地教育人才才能解决。城镇的孩子毕竟见识多些,电视也多收几个频道,与外人沟通还是不成问题,至少有了交流的可能。我印象最好和最深的学校有三所,分别是称多县的拉布乡完小,清水河镇完小,玉树县上拉秀乡查荣寺小学。当然也有更多的学校,可能会让人更加眼前一亮,但我只记住了这三家。拉布乡是称多乃至玉树最整洁的一个乡,就凭这一点,整个乡的素质可想而知。学校60年代建校,当地校长很骄傲的说,我们学校的学生很多都已经成为州里的各级干部了。第二是清水河镇,这里离结古还有130KM,受灾应该说较轻,学校有国际儿童基金会援助了一批板房,正在取代之前的帐篷,这所学校建校也是60年代,在这里你会被学生们表现出的知书达理,精灵所吸引,学生是老师水平的表现,我自己深信这一点。这所学校的管理以及其向前求新的理念是值得关注的优势,有限的资源投入性价比更高的地方更合适。第三个查荣寺小学,相当于寺院和当地教育局合办,寺院招来了牧区的孩子,建校时教育局盖了教室,派了老师。其他的设施就由寺院建了。这里有一位山东来的小马,在村小无偿支教已经整三年。能留住他的也应该能留住很多人。
关于学校重建的问题,我每到一处必问,但从下到上都没人能给个准信。只是大概知道学校肯定会重建,尽量合并村小,全部集中到完小,这意味着完小会扩建,工期会延长,今年学生得在板房和帐篷里过冬,也许还有一个冬天。
发表于 2010-7-19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提供的信息  

我们也马上到玉树了
发表于 2010-7-19 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加油!以后如果去这些地方的话 能不能在论坛发布个征集帖 我也想去 呵呵
发表于 2010-7-19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受灾的藏区,描述很细致,请继续。。。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zh123321 于 2010-7-19 21:42 编辑

谢谢团长的一直支持和关心!我还记着你和我说过的话。

也谢谢麦友们的关注,有组织的感觉的确很好。

灵魂,你们一行多少人啊,和老莫一起是吧。先祝你们一路顺风了。希望你们到了能有更多收获!
发表于 2010-7-20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zh123321 于 2010-7-20 21:52 编辑

我发帖的内容和时间很不成比例,希望不要见怪,决不是想吊胃口,有件事,我十分犹豫,那就是在这里,我该不该说出所有的事情、最核心的问题。
感情上我不想这篇帖子只是一篇游记,客观上也不想把我的想法强加给大家。同时我还必须对我的言论负责,也要对麦田这个组织负责。
所以,我一直在取舍。

这几天,老莫的大部队会进结古,这让我轻松了一些,集体的力量一定比个人的强大。关于援助的项目制定,还是由集体决定好了。对了,麦田对玉树新一批援助物资,50顶帐篷已经到了结古,目前放在金巴慈善救助会的营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9-24 05:32 , Processed in 0.09048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