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狐狸

重发《故道白云》——谢绝回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2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约略地述说他漫长的寻道历程。他告诉他们与频婆娑罗王在山上的相识,以及优楼频螺的贫苦村童。他又提及他的五个同修异行的朋友和在王舍城与比丘们接受的隆重供宴。每人都静心聆听,就连罗睺罗也一动不动。
  佛陀的语气温和亲切。他没有说太多细节和有关苦行的时期。他用他的说话来把醒觉的种子种植在他至亲的心里。
  一个侍从走过来在乔答弥耳边细语。王后也同样给他回应。不久,那个侍从在园里准备了用午饭的桌子。食物刚放上去,难陀便出现了。佛陀很高兴地与他招呼。
  “难陀!我离开时你还不过十五岁。你现在已是成人了!
  难陀笑着。王后告诫他说:“难陀,正确的向你兄长行礼。他现在是僧人。合掌向他鞠躬吧。”
  难陀鞠躬后,佛陀也鞠躬向他的弟弟回礼。
  他们一起移至餐桌。佛陀嘱那先沙摩罗坐在他旁边。一个侍婢把水端来给他们洗手。大王问佛陀:“你的钵里有什么食物?
  “我乞得一个马聆薯,但我发觉那先沙摩罗却什么也没有。”
  净饭王站起来。“请让我从桌上供奉你俩一些食物。”耶输陀罗替大王拿着大盆的食物,让大王给两位比丘供食。他把香米白饭和咖哩杂菜放进他们的钵内。看见佛陀和那先沙摩罗都专注寂静的吃,其他的人都以他们作榜样。只有鸟儿继续在园里歌唱。
  他们吃过午饭后,王后再请大王和佛陀到云石凳上坐下。二个仆人奉上一盆橘子,但只有罗睺罗吃它,因为其他人都已沉醉在佛陀的经历里。乔答弥王后比其他人发问得多。当大王听到佛陀形容他在竹林精舍的房子时,他提议替他在尼拘律园也建一间同样的。他又表示他希望佛陀能多留数月,以便对他们宣说大道。乔答弥王后、耶输陀罗、难陀和孙陀莉难陀都欣然同意大王的建议。
  最后,佛陀说是时候他回到尼拘律园与其他比丘会合。大王站起来说:“我想如摩揭陀的国王一般,请你和你的比丘到我的王宫里应供。我也会同时邀请所有王族和政要到来,好让他们可以听你说法。”
  佛陀表示他很乐意接受这个邀请。他们决定七日后聚宴。耶输陀罗表示希望在东宫私自设宴款待佛陀和那先沙摩罗。佛陀也接纳她的邀请,但认为最理想的日期,是在大王的供宴后几天。
  大王本想下令用马车送佛陀和那先沙摩罗回去的,但佛陀拒绝了。他解释说他比较喜欢步行。于是,他们全家一起陪同两位比丘步出王宫的外闸。跟着,他们便合上双掌,向两位比丘拜别。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35、清晨的阳光

    悉达多回归的消息很快便传遍整个迦毗罗卫国。而每天上午在城里缓步乞食的比丘,更给居民确定了这个消息。很多家庭对于供养比丘和听他们说法都显现得非常热烈。
  净饭王命国民把街道用旗帜和鲜花布置,以欢迎佛陀和比丘到王宫受供。他又同时立刻安排在尼拘律园建造几间小房子给佛陀和他的大弟子居住。很多人都前来尼拘律园与佛陀和比丘会面。他们都被这位前太子在街头乞食所感动。佛陀回乡,已成为城中的热门话题。
  乔答弥和耶输陀罗本想前去探望佛陀,但因为忙于筹备供僧之宴,所以未能成行。大王准备邀请数千宾客,包括全部政府要员和他的大弟子居住。很多人都前来尼拘律园与佛陀和出丘会面。他们都被这位前太子在街头乞食所感动。佛陀回乡,已成为城中的热门话题
  乔答弥和耶输陀罗本想前去探望佛陀,但因为忙于筹备供僧之宴,所以未能成行。大王准备邀请数千宾客,包括全部政府要员和所有在城中任职政治、文化以及宗教团体的人士。他又下令全部的供菜都要是素食。
  难陀太子是唯一找到时间去探望佛陀的人。他听佛陀为他解说醒觉之道。他很关心和仰慕他的兄长,也觉得自己对比丘的平静生活十分向往。他甚至询问佛陀他会否适合做一个好的比丘,但佛陀只是微笑。他知道难陀虽然是个有高尚情操和善良心地的青年,但他并没有足够强烈的意义感和责任感。和佛陀一起的时侯,难陀就会很想出家。但当他回到宫中时,他所见所想的便只会是他美丽动人的未婚妻,卡拉诺莉。有时,难陀自己也很想知道佛陀对他的不羁会有怎样的看法。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供僧的宴会终于来临了。全城里,包括王宫在内,都布满鲜花彩旗来欢迎佛陀和他的僧团。城里的居民都为欢迎这个民族英雄的回归而忙个不停。乐师在群众排列两旁的街道上演奏着美妙的音乐。每人都极力争取一睹佛陀风采的机会。乔答弥和耶输陀罗亲自迎迓所有大王邀请的宾客。瞿夷更遵照王后的意思,穿上高雅的纱丽和带上首饰,以示尊重这次的盛宴。
  佛陀和比丘踏着他们缓和的步伐。当他们经过时,很多人都合掌鞠躬礼敬。父母都让小孩骑在背上好使他们可以看到比丘。人群中不时传出拍掌和欢呼声。在这热闹的气氛中,比丘们继续专注地随着他们的呼吸步行。
  净饭王在王宫的门外迎接佛陀和比丘。他引领他们进入内院。虽然这个年青僧人曾经是太子,有些人仍不明白为何他们要对他如此礼重,但所有的宾客都依然以大王作榜样,合掌向佛陀深深鞠躬。
  佛陀和比丘们都入座后,大王便命侍从把食物献上。他亲自奉侍佛陀。耶输陀罗和乔答弥则指挥仆人侍奉其他的宾客,包括了婆罗门、苦行者和苦行者。依着佛陀和比丘的习惯,每人都默默的吃。饭食完毕,当所有的钵都拿去洗净而复还,大王便合着双掌站起来。他礼请佛陀对在座的人开示法要。
  佛陀先静下来一会,以感觉一下在座的众宾客。他知道他们对他离开七年的经历感到兴趣,于是他便首先把它简述一遍。之后,他便宣说无常无我和缘起法。他告诉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修习专注和觉察,使自己可以深入体会一切事物。这样,痛苦才得以终止,而他们才会得到平和与喜悦。他又说拜祭供奉和诵经,并不是解脱的有效方法。
  佛陀说教四圣谛:痛苦的存在、痛苦的原因、痛苦的消灭、和导致痛苦消灭之逍。他申说:“除了生、老、病、死之苦,很多其他的痛苦,都是自找的。由于无明与妄见,人所说所作的,都往往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瞋罣、愤怒、多疑、嫉妒和气恼都会产生痛苦。这全部都是由于缺乏觉察。你们自创的苦恼就像一间火宅,把你们困在内里,不能自拔。向神祗祷告是帮不了你们重获自由的。你们必需看清楚你们的内心和外境,以能拔除所有的妄见,因妄见才是痛苦的根源。找到了痛苦的根源,才能明白痛苦是什么。一旦明白了痛苦是什么,你才可以不为它所缠缚。
  “有人对你发怒,你当然也可还以对他发怒。但这只会增加痛苦。如果你是行觉察之道,你便不会以发怒作反应。你会把心平定下来,去寻求那人对你发怒的原因。经深切的察思,你一定可以找到那人恼怒的因由。假如你所发现的,是与你自己的错误行为有关,你一定会愿意承担令他恼怒的责任。如果你发觉自己没错,你便应该尝试找出他对你误会的原因。这样,你才可以帮助他去明白你真正的本怀,而避免再令大家增加痛苦。”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上和所有贵宾!所有的痛苦都可以因深切的了解而排除。在觉察之道上,我们以细观呼吸来保持专注。我们以守持净戒来建立定力和达到了悟。戒律是导至平和快乐的生活原则。持戒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集中,因而使我们在生活上可做到更加察觉和专注。”
  专念能栽培出我们照亮自心和外境真性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我们才会真正了解一切事物。
  “有了理解,我们才可以去爱。当我们了解一切,所有痛苦也就可以消解。真正解脱之道其实就是了解之道。了解就是慧(prajna)。这种了解只可以从深入洞察一切事物的真性而得。戒、定、慧就是导至解脱之道。
  佛陀稍停一会,然后微笑。他再继续说:“但痛苦只不过是生命的一方面。生命的另一面,是美妙的一面。我们一旦看到这一面,幸福、平和与喜悦便垂手可得。当我们的心摆脱了缠缚,我们便可以直接与生命的神奇美好接触。真正掌握到无常、无我和缘起法的真谛,我们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心怀是何等的奇妙了。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身体、紫竹的枝叶、金黄的菊花、清澈的泉水和皎洁的月亮,都是如何的美妙神奇。”
  “因为我们一直被困在自己的痛苦之中,我们便失去了对生命美好一面的感觉。当我们破了无明,那无限平和、喜悦、解放以至涅盘的境界便会显现。涅盘就是去除贪、瞋、痴。它是平和、喜悦和自由出现。各位来宾,找点时间去细望一缕清泉或一线晨光。你可经验到平和、喜悦和自自吗?如果你仍是被困于忧恼哀伤的牢狱之中,你便没可能经验到宇宙的奥妙美好,包括你自己的呼吸和身心。我所发现的消除忧悲苦恼之道,是需要去深深体会这些痛苦的真性。我曾与很多其他的人分享此道,而他们也都可以替自己成功的找到此道。”
  每人都深受佛陀的开示所感动。大王、王后和耶输陀罗的心都充满快乐。他们都希望再学多些关于怎样洞察一切事物的真性,以求得到解脱和开悟。法会之后,大王陪同佛陀和比丘到门外。宾客都一致恭贺大王有一个有这样成就的儿子。
  尼拘律园很快便被改建成为一所寺院。那里的稀古无花果树正好作荫乘谅。很多新的比丘被剃度。又有很多在家人,包括一些释迦族的,都受持了五戒。
  在王后和罗睺罗的陪同下,耶输陀罗常到尼拘律园探访佛陀。她听佛陀说法,又私底下请教佛陀有关修行与扶弱助贫的关系。佛陀教她怎样修习观息和禅定以达至心里的平和喜悦。她也明白到如果没有平和喜悦,是很难真正帮助别人的。她学会了要用深切的了解去增加自己的爱心。她又很高兴发觉自己可以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同时锻炼自己的觉察力。平和喜悦是可以在工作之中获得的。途径与目的其实并不是两回事。
  至于乔答弥王后,她也在修行上有着很大的进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36、莲愿

    耶输陀罗王妃在宫中宴请佛陀、迦鹿荼离、那先沙摩罗和王后共餐。之后,她邀请他们一起前往她时常扶助贫兰的小村庄。罗睺罗也与他们一起去。耶输陀罗带他们到那棵佛陀孩提时初次在下面尝试静坐的蕃樱桃树。佛陀慨叹时光飞逝,二十七年前的事彷如昨天发生一般。经过这么多年,树己长得很大了。
  耶输陀罗招来了一大群儿童到树下。她告诉佛陀他从前在这里认诚的儿童,已经全部成家立室,有他们自己的儿女。这时围在树下的儿童,年龄由七岁至十二岁。佛陀来到时,他们都立刻停止玩耍,分站俩旁让佛陀在他们中间行过。耶输陀罗曾教他们怎样对佛陀合掌作礼。他们放了一张竹凳在树下给佛陀坐,又铺了一张毡在地上给乔答弥、那输陀罗和某他两位比丘坐在上面。
  佛陀很高兴坐在那儿。这令他想起在优楼频螺和村重一起的时候。他告诉儿童关于看牛童缚悉底,和给他米乳的女孩,善生。他提及要以深切了解事物来培养爱心,又告诉他们他怎样救了堂弟射杀的天鹅。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听着。
  佛陀招手叫罗睺罗坐到他的跟前。接着,他告诉他们一个过去世的故事。
  “很久以前,一个叫弥伽的青年住在喜玛拉雅山脚。他为人勤奋良。虽然身无分文,他却依然出发入城,希望有机会读书。他只带了手杖、帽子、水壶、一件外衣和身上穿着的衣服起程。沿路上,他在农村里替人家工作以赚取工钱或饭食。他来到城都提婆波帝的时候,已储起了五百块铜钱。”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入城的时候,发觉城里似乎正在筹备着什么的庆典。于是,他便向路人查明究竟。就在这时,一个手里持着一束半开莲花的美丽少女在他身旁走过。”
  “弥伽向她询问:‘请问今天有何庆典?
  “那少女答道:‘你一定不是提婆波帝的人,否则你一定知道今天是开悟了的大师燃灯佛莅临之日。据说他如火炬般替众生燃亮着大道。他是颇伽摩陀大王之子。他曾出家寻求真理,现在己得道归来。因他的大道光明耀世,所以这里的人便大事庆祝,以表示对他的尊崇。’
  “听到有开悟的大师前来,弥伽感到欢喜不已。他很希望给他一些供奉和请求被纳为徒。他问那女子:‘你买这些莲花要多少钱。’
  “她望着弥伽,觉得他是一个挺聪明细心的青年。她答道:‘我只买了五朵,其他两朵是从我家的池塘采的。’
  弥伽再问:‘那你付了多少钱买五朵?
  “五百铜钱。”
  尔伽想给她五百铜钱买下她的五朵莲花作为给燃灯佛的供养。但那女子不肯,她说:‘我买这些花是希望自己作此供养。我没打算把它转卖给别人的。’
  弥伽希望游说她。‘但你还可以把池塘摘来的两朵作供啊。我求你让我买那五朵吧,我很希望有一点东西献给大师。这是一生难遇的机会,如果你肯让我买你的花,我一定永生感谢。’
  那女子只望着地上,没有作答。
  弥伽再恳求她。‘你让我买那些花的话,我甘愿为你做任何的事。’
  那女子有点儿窘。她等了很久才望上来,说:‘我不知道我们前生曾有什么因缘,但我遇到你的一刻,已经爱上了你。我虽然见过不少男子,但心里从未像现在的荡漾。我是可以给你搓些花朵的,但你要答应今生以至生生世世,都让我作你的妻子。’
  她把这些诘非常快速的说出来,说完时差点喘不过气。弥伽不知怎样回应。经过一会的沉默,他说:‘你很与众不同,而且十分坦诚。我初遇见你时,也觉得心里有点特别的感觉。可是,我正寻求解脱之道。如果我成了婚,修道的时机成熟时,我便难免有所障碍。’
  “女子答道:‘你如果答应娶我为妻,我便立愿当你修道时机成熟时,一定不会防碍你离去。相反的,我更会尽力成就你的道业。’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弥伽很高兴地接纳她的要求,并且与她一起往找燃灯佛大师。人群的挤拥使他们没法看到前面。但单是看到大师一眼,便足以使弥伽相信他是彻悟的觉者。弥伽万分喜悦,并发愿自己也有一天要达到开梧。他设法行近大师以能献上莲花,但人群实太汹涌,他没法移动。不知如何是好,他唯有把莲花向着捻灯佛的方向抛去。说也神奇,那些花却刚好落在大师的臂上。弥伽庆幸自己的诚心有感应,而那女子亦请弥伽替她杷她的莲花抛去。她的两朵花,也同样落在大师的手上。燃灯佛大声呼问谁把莲花抛来,并请他们出来。于是群众让弥伽和那女子上前。弥伽和女子手牵手向燃灯佛鞠躬礼敬。大师望着弥伽说道:‘我看到你心里的真诚,也知道你有决心修道以达至开悟来拯敉众生。别担心,终有一天在你的未来世,你是会如愿以偿的。’
  “跟着,燃灯佛又望向跪在弥伽身旁的女子,对她说:‘你将会是弥伽今生及所有未来生的知己。谨记你的愿言。你要帮助他达到他的愿望。’
  “弥伽和女子都深受大师的说话感动。他们自始勤修觉者燃灯佛教导的解脱之道。
  “孩子们,在那一生和接下来的多生多世,弥伽和那女子都成为夫妇。当丈夫要离开往寻精神之大道,他的妻子便竭尽所能去帮助他。她从来没有防碍丈夫。因为如此,她的丈夫也就对她感激不尽。最后,他真的成就大觉者,一如燃灯佛多世前所预知。
  “孩子们,名和利不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名利消逝得很快。了解和爱才是世上最宝贵的。如果你们对事物有深切的了解和去爱,你们便会领略到快乐。因为有了解和爱,弥伽和他的妻子多世中都共享着幸福快乐。有了解和爱,一切都能成就。”   耶输陀罗合掌向佛陀鞠躬。她被感动得流下泪来。她知道这故事虽然是说给孩子们听,但佛陀其实是特别说给她听的。这是向她道谢的方法。王后望着耶输陀罗。她也明白佛陀说这故事的意思。她把手放到媳妇肩膀上,告诉小童:“你们知道弥伽在这生是谁吗?他就是佛陀。就在这一生,他成就了正觉。但你们又知道谁是弥伽今生的妻子吗?她就是你们都已熟悉的耶输陀罗了。也是有赖她对丈夫的了解,悉达多太子才能追随他的大道而证得醒觉。我们是应该多谢耶输陀罗。”
  小孩一向都喜欢耶输陀罗。他们现在转过身来向她鞠躬以表示对她的敬爱。佛陀也被这情景打动。他站起来,与迦鹿荼离和那先沙摩罗两位比丘慢慢步回寺院。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37、新的信念

   两星期后,净饭王请佛陀到宫里与家人吃饭。舍利弗也同时被邀请。乔答弥王后、耶输陀罗、难陀、孙陀莉难陀和罗睺罗全都在场。在一家人的亲切气氛下,佛陀给他们说教怎样随着呼吸观息,如何向心内细察自己的感受,和行禅坐禅的方法。他一再强调,如果在日常生活里修习细察专念,他们便可以超越生活上的担忧、困恼和烦扰。
  罗睺罗坐在舍利弗的身旁,把一只小手放在老比丘的手里。罗睺罗很喜欢舍利弗。
  当佛陀和舍利弗要返回寺院时,一家人都一起陪同他们行到大门。看见佛陀要合掌向各人道别,难陀便替佛陀拿过钵来。当佛陀没有把钵拿回,难陀感到有点奇怪。于是,难陀只好跟着佛陀步回寺院,希望找个适当的机会把钵还给他。当他们抵达寺院,佛陀却问难陀可否在寺里住上一个星期,以能深入一些了解比丘的生活。难陀一向敬爱长兄,因此便欣然答应。其实他也是真的有点向往比丘的闲恬生活。一个星期过后,当佛陀又问他愿不愿意在佛陀的带导下出家数月,难陀也绝无犹疑的答应了。佛陀请舍利弗替难陀授戒和给他基本的指示。
  佛陀曾与大王商讨过让难陀短期出家的事。大王也同意难陀虽然是个良好青年,但却缺乏了未来君主的坚毅性格和决心。佛陀认为他能帮助难陀建立清醒的思惟和坚决的意志。大王也十分赞同。
  可是,不到一个月,难陀便开始忆念他的未婚妻,美丽的阇罗芭达卡拉诺莉。虽然他极力隐藏他的思念,但佛陀很清楚的看到他的感受。一天,佛陀对他说:“如果你想达到你的目标,你首先必定要克服你对感情的牵挂。把你自己全然役入修行和锻练你的心念吧。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成为一个服众的君主。”
  佛陀又嘱舍利弗安排别让难陀到卡拉诺莉居住的地区乞食。难陀获悉后,心里真的对佛陀又感激又怨恨。他知道佛陀能看透他的思想和需要。
  罗睺罗很羡慕叔叔可以在寺院里居住。他也很渴望自己可以道样做。但当他请母亲给他允许时。母亲只抚着他的头,告诉他要待他长大很多之后才可似成为比丘。罗睺罗问他母亲怎样才可以快些长大时,她便告诉他要每天吃得好和做运动。
  一天,当耶输陀罗看到比丘们在王宫附近乞食时,她便对罗睺罗说道:“你为何不走到下面叫声佛陀?再问问他有什么要传授给你。”
  罗睺罗跑到楼下。他很爱母亲,但也爱父亲。一直以来,他都只是和母亲一起而没有和父亲生活过一天。他很希望能像难陀那样,可以在佛陀身边。他跑过前院冲出南门,直至追上佛陀。佛陀笑着把手伸出来。虽然春天的阳光己开始猛然,但罗睺罗感到自己有父亲的爱荫庇保护。他抬头望着佛陀说:“在你身边很凉快啊。”
  耶输陀罗在露台上看到他们。她知道佛陀会答应让罗睺罗这天跟他回到寺院。
  罗睺罗问佛陀:“您要传授些什么给我?
  佛陀说:“你来到寺院,我便亲自传给你。”
  当他们回到寺院,舍利弗把自己的食物分一些给罗睺罗。罗睺罗静静的坐在佛陀和舍利弗中间吃着。他很高兴见到他的叔叔难陀。佛陀告诉他可以在舍利弗的房子过这一夜。所有的比丘对他都很热情,使他真想在寺院永远留下来。但舍利弗对他解释说,如果他想留下来,他首先要成为比丘。罗睺罗拖着舍利弗的手,又问他佛陀可否让他授戒。当他亲自问请佛陀时,佛陀点头首肯,便嘱舍利弗给这个男孩剃度。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舍利弗最初还以为佛陀只是开玩笑。但当他见到佛陀的肃穆表情,他便这样问:“但世尊,一个这么年轻的小孩,怎能当比丘?”
  佛陀回答:“我们可以训练他,替他准备将来受具足戒。现在就先让他发愿成为沙弥吧。他可以负责在坐禅时替比丘赶走来骚扰的乌鸦。”
  舍利弗替罗睺罗剃头,又给他授三皈依。他教罗睺罗持四戒:不杀、不盗、不妄语、不喝酒。他拿自己一件衲衣,改成适合罗睺罗的大小,然后又教他怎样穿衲衣和持钵。罗睺罗看上去就像一个小型的比丘。他跟舍利弗睡在同一房子,每天又随着舍利弗到邻近,中午。虽然上了年纪的比丘都是日中一食,但舍利弗恐怕罗睺罗在这个当长的时期缺乏足够的营养,因此也给他晚上多吃一餐。在家的徒众也特此为小比丘带来乳汁和多一点的食物。
  当罗睺罗披剃的消息传到宫中时,净饭王很不高兴。大王和王后都很挂念罗睺罗。他们起初只以为罗睺罗到寺院小住几天,他们没想到他竟然留在寺院当小沙弥。没有了孙儿在家,他们都感到异常寂寞。耶输陀罗则是悲喜交集。虽然她也十分惦念儿子,但却对儿子可以与父亲相隔多年后有机会亲近,感到很是安慰。
  一天下午,大王与王后及耶输陀罗一起乘御驾前往寺院。佛陀出来亲迎。难陀与罗睺罗也出来向他们问安。罗睺罗兴奋地跑到母亲的怀里。耶输陀罗把他亲切的拥抱。跟着,罗睺罗又过去亲亲祖父母。
  大王向佛陀鞠躬后,便用稍有不满的语气对他说:“你当初出家的时候,我已饱受焦熬。不久前,难陀也离开了我。我实在不可再忍受失去罗睺罗了。一个如我一般为家庭为重的男人,父子和爷孙的密切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你离开的时候,我皮如刀割。皮破之后,刀已割到肉里。肉烂之后,现在刀已入骨。我真认为你要对你的所为重新考虑。我希望你将来未获人家父母批准,便不应替小童披剃啊。”
  佛陀尽量对大王安慰,重覆解释无常无我的真理。他提醒大王唯有不断修习觉察专念,才是摆脱痛苦之门。现在难陀和罗睺罗都有这个机会了。佛陀劝喻他的父亲应该替他们高兴,更鼓励他自己也在日常生活中好好修习觉察之道以达至真正快乐。
  大王觉得舒服了一点。乔答弥和耶输陀罗也都被佛陀这番说话安定过来。
  当天稍后,佛陀对舍利弗说:“从现在开始,我们没有小童父母的批准,不要接纳他们加入僧团。请在僧规里笔记下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过得很快。佛陀和他的僧团已在释迦国逗留了六个多月。比丘的数目已增加至五百小而在家众更难计其数。净饭王又再给僧伽一块土地建寺。这就是在城北悉达多大子的故宫以及围绕着那里的敞大园林。舍利弗尊者安排了一众比丘在那里组织僧居。这新建的精舍替释迦国奠下了道场的基础。
  佛陀希望可以赶回竹林精舍结夏安居,因为他曾这样答应那里的比丘和频婆娑罗王。佛陀离开前,净饭王宴请他最后一次,并希望他能再为一家人和释迦族的成员说法。
  佛陀利用这次开示说教如何在政治上行道。他说大道能光明政界,帮助当政的入带来社会的平等与公正。他说:“修行大道会令你增长智慧和慈悲,因而使你对民众治理得更好。你全不需要靠暴力,都可以为国家带来和平幸福。你不用对人施行处决、酷刑或囚禁,也不需要充供财物。这并不只是一种理想,而是真正可以实现的。”
  当一个政治家具备足够的智慧去了解和爱,他才可以看到苦困、悲哀和压迫的真相。这样的人,才能有方法改革政制以拉平贫富的悬殊和终止施压。
  “朋友们,政魁和统治者都应该做好榜样。不要生活在舒适的温床里,因为财富只会成为你与人民间的壕沟。过些纯朴而健康的生活,把时间服务人群,会比花在无聊的享受上更有意义。一个不作好榜样的领袖,是不会获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的。如果你爱惜和尊重你的人民,他们也会爱戴和尊敬你。仁政与严法之治不同。仁政不倚赖惩罚。依照醒觉之道,仁政才可导致真正的幸福快乐。”
  净饭王与在座众人都留心的聆听。佛陀的王叔,提婆达多和阿难陀的父亲,斛饭王爷说道:“如你所形容的仁政,固然很美好。但我认为只有你才具备这样的贤德性格来实现此道。你怎不留在迦毗罗卫国来帮助释迦国革新政制,以带给所有人民和平、安稳和快乐呢?”
  净饭王补充说:“我已经年老了。假若你真的留下来,我必定立刻让位予你。以你的德行、诚信和才智,我肯定万民都会在你背支持。我们国家的振兴便指日可待了。”
  佛陀没有立即回答,只是微笑。慈和的望着老父,他说:“父亲,我已不再是一个家庭、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儿子。我现在的家庭就是众生,我的家乡就是大地,而我的岗位就是有赖所有人包容的僧人。我选择了这条道路,并不是政途。我认为众生服务之道。”
  乔答弥王后和耶输陀罗都知道她们不适宜在这种场合里发表意见,但她们都被佛陀的说话感动得涕泪俱下。她们都你道佛陀所说的很对。
  佛陀才续对大王和在座入等宣说五戒,以及怎样把它实行于社会和家庭中。五戒是幸福家庭和平定社会的基石。他把每一戒条详解释之后,作此结语:“假如你想人民团结,你必先得到他们的信任。如果政界领袖都受持五戒,人民的信任必定增长。具备了这等信任,国家自然事事能成。和平、幸福和社会平等必可保证。创造以觉察为本的生活吧。过去的教理和主义未能建立信任,更没有鼓励人人平等。让醒觉之道供献一条新道路和新信念吧。
  佛陀答应他们这次离开摩揭陀后,一定会在将来的日子再回来迦毗罗卫国。大王和众人也为此感到快慰。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38、啊,喜乐!

  离开释迎国,佛陀进入了北部的憍萨罗。他有一佰二十名比丘同行,其中包括很多贵族背景的年青人。他们在未罗族的阿奴毗耶城附近一个园林歇息。与佛陀伴行的,有舍利弗尊者、迦鹿荼离、难陀和学僧罗睺罗。
  佛陀离开迦毗罗卫国不到一个月,释迦族一富有人家的两个儿子,都欲受戒为比丘。他们叫摩男拘利和阿耨楼陀。他们拥有三大豪宅,供三个季节之用。最初是摩男拘利希望追随几个比丘出家为僧。但当他知道弟弟也有此意,他便改变初衷。因为摩男枸利家里只得两个儿子,他认为全去出家有点不对。于是,他便宁愿弟弟得偿所愿,让他去向母亲请准。
  但当阿耨楼陀禀请母亲时,他母亲大力反对:“我一生人的快乐就在儿子身上。我绝对不能忍受你出家的。”
  阿耨楼陀提醒母亲当时出家的贵族大有人在。他又告诉母亲,修行不只能令那出家的人平和快乐,更可使家庭社会都融洽。因为阿耨楼陀曾在尼拘律园参加过多次佛陀的法会,所以他能言善辩的给母亲说。最后,他的母亲说:“很好,我就让你去吧。但有一个条件你要先做到,那就是要你的好朋友巴帝耶也同意跟你一起当比丘。”
  他母亲十分肯定巴帝耶是不会愿意当比丘的。他在朝庭里任职高位。他的权位和名望都是一般人很难舍弃的,更何况是为了过那种清贫的比丘生涯。但阿耨楼陀绝没有浪费时间。他立刻往找他的朋友。巴帝耶是北方数个省份的总督,有很多军队在他统领之下,他自己的王宫也守卫森严。他的办公总部更是不停有重要人等进出。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帝耶以阿耨楼陀为贵宾接待。
  阿耨楼陀告诉他说:“我想出家追随佛陀为比丘,但你却是我不能这样做的原因。”
  巴帝大笑起来,“你在说什么?我那有阻止你当比丘?如果可以的话,我只会尽量成全你。”
  阿耨楼陀于是申明他的处境。最后,他说:“你刚才说你愿意成全我。唯一的办法就是你也当比丘去。”
  巴帝耶觉得被难倒。他并非对佛陀醒觉之道不动心,其实他早已对比丘的生活向往,只是暂时没有可能罢了。他答道:“七年后,我便会当比丘,你等着吧。”
  “七年的时间太长了。都不知我那时还活着没有。”
  巴帝耶又大声笑起来。“你为何这样悲观?好吧,就给我三年,那时我一定会去当比丘。”
  “就是三年时间都太难耐了。”
  好吧,那七个月吧。我需要时间安排家里的一切,又要找人代替我处理政务。”
  “为何一个准备出家的人,需要那么多时间打点一切呢?一个比丘应该可以随时放下一切去修行自由解脱之道。等得越久便越容易使自己改变主意。”
  “好了,好了,我的朋友。给我七天才与你出家吧。”
  喜出望外,阿耨楼陀回家告诉母亲。她做梦也想不到巴帝那总督竟然这么容易放弃自己的权势高位。她突然感到解脱之道的力量,而较以前更能够接受儿子出家。
  阿耨楼陀更怂恿他怕几个好朋友加入他的行列。他们是薄功、金毗罗、提婆达多和阿难陀。他们全都是王族血统的公子。他们约好一天,在提婆达多的家里集合,出发寻找佛陀。除了阿难陀是十八岁之外,他们全都己届成年。但阿难陀早已获得父亲的允许,让他踪随兄长提婆达多。他们六人乘坐马车来到近憍萨罗的边境,因为他们听说佛陀正在阿奴毗耶附近。
  阿耨楼陀提议大家在过境前杷身上的饰物全部脱下来。他们将项链、戒指、手环等全裹在一件斗篷内,并同意找个穷苦人送了给他。他们留意到路旁有间小型理发店,由一个与他们年纪相若的男子掌管着。他虽然衣着简陋,但样貌端好。阿耨楼陀进内请教他的名字。
  那年青理发师答道:“优婆离。”
  阿耨楼陀问优婆离可否指引他们越过边境。优婆离很乐意亲自带领他们。分手时,他们把所有的珠宝都送给他。阿耨楼陀说道
  “优婆离,我们欲追随佛陀为比丘。这些珠宝对我们没用的了。我们想把它送给你。这些应该足够让你下半生过得安枕无忧。”
  几位公子与优婆离道别后,便越过了边境。当这个年青理发匠把包裹打开,他被闪闪生光的宝石吓倒了。他来自社会的最低阶层,从来都没拥有过一两全或一枚小小的戒指。现在他眼前的,却是整包的珠宝。但他并不觉得高兴,反而感到慌张起来。他双手紧抱这包宝石。他一向以来的安全感觉全然消失。他知道很多人是怕得到这些东西而动杀机的。
  优婆离细心反省。那些王族公子都宁舍名位财富以能成为比丘,他们肯定是明白到名位财富所带来的,只是危险与负累。一念间,他也想放下这包珠宝,跟着这些公子去寻找真正的平和喜悦与解脱。再没有丝毫的考虑,他便将包裹挂到树枝上,由得第一个路过的人拿去。他自己越过边界,很快便赶上几位王孙公子。
  看见优婆离从后走上来,提婆达多很奇怪的问道:“优婆离,你为何跟上来?我们给你的珠宝在那里?”
  优婆离喘着气,解释说他已把珠宝留给第一个过路人,并表示他对财物不感兴趣,因而希望加入他们的行列,在佛陀的教导下成为比丘。
  提婆达多笑起来。“你想成为比丘?但你只是……”
  阿耨楼陀把提婆达多的话打断。“很好!很好!我们很高兴你的加入。佛陀一向的教导,是僧伽如大海,比丘则是所有流入大海而与之合一的河川。虽然我们出自不同的阶级,但加入僧团后,我们便是没有任何界线划分的兄弟了。”
  巴帝耶伸手与优婆离握手。他自我介绍为释迦国北部前总督,又把其他的公子介绍优婆离认识。他们互相行过见面礼,便七个人一起继续行程。
  他们第二天便到达阿奴毗耶,又获悉佛陀正住在城东北两里外一个森林。于是他们直往森林拜会佛陀。巴帝耶作众人的代表,向佛陀道明来意。佛陀首肯接纳他们为比丘。巴帝耶还表示:“我们希里你可以先替优婆离剃度,好让我们先礼他为师兄,以铲除我们之间的所有虚慢和芥蒂。”
  佛陀也就先替优婆离授戒。因为阿难陀还只有十八岁,他便只好被授沙弥戒,待他满二十岁才受具足戒。现在,除了罗睺罗,僧团里最年轻的比丘就是阿难陀了。罗睺罗当然十分高兴见到阿难陀。
  受戒后仅三天,他们便随佛陀和众比丘前往毗舍离。他们在那里的摩诃婆提园林住了三天。跟着,他们行了十日才到达王舍城的竹林精舍。
  迦叶、目犍连和憍陈如三位尊者与竹林精舍的六百比丘都很高兴再见到佛陀。频婆娑罗王知道佛陀已回来,更立刻前来做访。竹林精舍的气氛充满欢乐。雨季快将来临,憍陈如和迦叶尊者都已作好安居的准备。这是佛陀证道后第三次的安居。第一次是在鹿野苑,第二次在竹林精舍。
  巴帝耶在从政之前,曾经全心全意的研究精神生活的学问。现在来到竹林精舍,在迦叶的教导下,他精进专注的修行,把全部时间都用于禅修。他宁可睡在树底而不睡在房子里。一晚,他在树下禅坐时,亲身体验到从未经验过的大喜悦。他不其然地高声赞叹:“啊,喜乐!啊,喜乐!”
  一个在附近的比丘听到他的高叫,便于翌日早晨报告佛陀。“世尊,我昨晚禅坐时,听到巴帝耶比丘高呼‘啊,喜乐!啊,喜乐!’。他有可能仍然记挂着他昔日的名位财富,所以我向你报告。”
  佛陀只是点头。
  午食之后,佛陀作了开示。接着,他请巴帝耶出来,在僧众和在家众前问他:“巴帝耶,你昨晚深夜禅坐时,是否高呼‘啊,喜乐!啊,喜乐!’”
  巴帝耶合掌答道:“师傅,我昨夜的确有这样高声呼唤。”
  “你可以告诉我们你的原因吗?”
  “世尊,昔日我为总督,生活在名利权势之中。我到那里都有四个士兵保护左右。我的宫中日夜有守卫巡逻。但我始终未有一刻觉得安全。我时刻都感到担忧和畏惧。现在却不同了。我可以自由在森林里坐卧,而全无一点恐惧。相反地,我只觉轻松平和,并感到前所未有的愉悦。师傅,过了比丘的生活,使我再不觉得有任何放不下的人和物。这给我带来无限的喜乐和满足。我现在就像森林里自由奔放的一只鹿。昨晚在禅坐时,这种体悟使我高呼‘啊,喜乐!啊,喜乐!’。请原谅我给你和众比丘的骚扰。”
  佛陀在众人之前称赞巴帝耶。“这好极了,巴帝耶。你已在自足和断执的修行上跨了一大步。你所感受到的安乐,是诸天人神都向往的。”
  在安居期间,佛陀给很多新比丘授戒,其中包括一个很有天份青年。他叫摩诃迦叶。摩诃迦叶是摩揭陀首富的儿子。他父亲的财富仅次于国库。摩诃迦叶的妻子,是来自毗舍离的迦毗罗梨。他们结婚十二年,两人都很渴望追随精神之道。
  一天清早,摩诃迦叶比他的妻子早起。忽然,他看见一条毒蛇正他妻子垂在床边的手旁爬过。摩诃迦叶连呼吸也不敢,唯恐把蛇惊吓。那毒蛇不久才慢慢绕过迦毗罗梨的手,爬出房间外。这时,摩诃迦叶才叫醒他的妻子,告诉她刚才的情形。他们一起反省性命的无常和短暂。迦毗罗梨鼓励摩诃迦叶尽快找位名师学道。他曾听过佛陀的名字,于是便立刻前往竹林精舍。他一见到佛陀便知道他是一位真理的导师。佛陀也很容易便看出摩诃迎叶是个具备异常深度的人,因此给他授戒为比丘。摩诃迦叶告诉佛陀他的妻子也有意出家修道,但佛陀给他的答覆,是女众出家的时机尚未成熟,因此她要耐心等待,日后有机会才加入僧团。
 
 楼主| 发表于 2006-7-14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39、等待明天

    雨季后三天,一个名叫善达多的年青人来访佛陀,礼请佛陀前往憍萨罗说法,讲解醒觉。善达多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商人。他住在波斯匿王统治的憍萨罗国城部舍卫城。当地的人民都知道善达多是位慷慨的大慈善家,国国他把自己的部份财富用作救助孤寡贫弱。他对人每一分帮助,都给予自己很多的满足和快乐。那里的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给孤独贫困者’。
  善达多不时往摩揭陀买卖商品。在王舍城时,他会在妻子的兄长家里投宿。他的大舅待他很好,每次都令他住得非常舒适,没有任何短缺。雨季的末期,他正好在他大舅家里住。
  但这次与往常不同,他的大舅没有为他打点一切。他忙着指挥家人和仆婢准备什么的美筵。善达多抵达时,发觉身在一片忙碌之中。他于是便询问他们是否在筹备结婚纪念或忌辰。
  他的大舅答道:“我明天将会宴请佛陀和他的比丘前来受供。”
  善达多奇怪的问道:“佛陀不是‘觉者’的意思吗?”
  “对啊,佛陀就是一们觉者。他是开悟了的大师。他容光四射,妙相庄严。你明天便有机会与他会面。”
  善达多也不知如何,但当他听到佛陀的名字,心里便充满振奋欢乐。他请大舅坐下,要他说多些有关这位大师的一切。大舅告诉他,当初是观看街上平和地乞食的比丘促使他前往竹林精舍听佛陀说法的。之后,他便成了佛陀的在家弟子,还在竹林建了数明茅寮供养比丘,使他们不需受日晒雨淋。他一天之内,监察了六十间茅寮的建筑。
  善达多想,或许是前生的宿缘,他总觉得心内对佛陀有着无限的敬爱。他急不及待的等着翌日午间会见佛陀。他彻夜难眠,展转反侧的等待天明,好使自己可以大清早先往竹林精舍拜会佛陀。他曾三次醒来看看是否天亮,但每次都仍然是漆黑。再难入睡,他唯有起床。穿上衣服鞋履之后,他便踏出门外。外面迷雾冰冷。他通过第湿婆伽门直往竹林去。他到达时,竹叶间刚透射着第一线的晨光。他知道自己渴望着见到佛陀,但心里却又战战兢兢。为了安定自己,他轻声对自己说:”善达多,不要担心。”
  就在这时,行禅中的佛陀刚经过善达多身旁。他停下来细呼:“善达多。”
  善达多合掌向佛陀鞠躬顶礼。他们一起步回佛陀的房舍,而善达多则告诉佛陀他昨夜睡得如何。佛陀说他睡得很好。善达多则告诉佛陀他因争于前来与佛陀见面,而弄至整夜难眠。他又请教佛陀大道之义,于是佛陀给他解说了解与爱心的重要。
  善达多感到非常高兴。他伏在地上请求佛陀纳他为在家弟子。佛陀欣然答应。善达多又邀请佛陀和他的比丘,翌日在他大舅家里接受他的供养。
  佛陀浅笑。“我和比今天都已被宴请到你大舅家里受供。我们没道理明天又再到那里受供吧。”
  善达多:“今天是我的大舅作主人。明天将会是我作供主。很抱歉我在王舍城没有家宅。我恳请你接受我的邀请。”
  佛陀微笑答允。高兴之极,善达多鞠躬礼谢,并立刻回去帮大舅安排当天的供宴。
  当善达多在大舅家里再次听佛陀的开示,他真的感到有无穷的喜悦。佛陀说法完毕之后,善达多亲送佛陀和比丘到门外,然后又立刻赶往准备翌日的供宴。他的大舅也热烈地帮他一把,还说:“善达多,你仍是我的客人,不如就让我安排一切好了。”
  善达多当然不肯。他坚持要亲自付出一切开支,只让大舅帮忙做琐碎的工作。
  第二天,善达多再一次听佛陀说法时,心里就像花儿开放一般的感觉。他跪在地上说道:“佛陀世尊,憍萨罗的人民还未有机会欢迎你和僧伽到那儿为他们讲说醒觉之道。恳请你考虑我现在的邀请,前来憍萨罗一段时间吧。请向憍萨罗的人民示现你的慈悲。”
  佛陀答应与他的大弟子磋商后,会在数日内给他答覆。
  几天后,善达多造访竹林精舍时接获喜讯,知道佛陀己决定应他的邀请到憍萨罗一行。但佛陀想知道在舍卫城附近有没有适当的地方可供这么多的比丘居住。善达多答应一定会找到适合的地方,并会供给他们一切的所需。他又提议希望舍利弗尊者可先行与他到憍萨罗,以协助他筹备迎接佛陀的大驾。佛陀问舍利弗的意见如何,舍利弗表示乐意跟善达多先行一步。
  一个星期后,善达多来到竹林与舍利弗会合。他们一起出发,渡过恒河,到达毗舍离。在这里,他们获得阿摩巴离的接待,并下榻在她的芒果园。舍利弗告诉她,佛陀将会在六个月后与比丘们路经舍离前往憍萨罗。阿摩巴离表示她到时定会尽地主之谊,给他们供应食物和地方居住。她还告诉舍利弗和善达多,能够这样做实在是她的光荣。她同时又嘉许善达多对慈善工作的不遗余力,并鼓励致力于请佛陀憍萨罗弘法。
  与阿摩巴离道别后,他们沿着阿夷罗跋提河向西北而行。善达多从未步行过这么远的路程,因为他是习惯乘马车的。他们每到一处,善达多都向当地的居民宣布佛陀和僧伽行将路过,并嘱他们要给予僧团热烈的欢迎。
  “佛陀是觉悟了的大导师。准备大事欢迎和庆祝他和僧团的来临吧。”
  憍萨罗这个国家地大物博,民生丰裕,一点也不比摩揭陀弱。它的南面以恒河为界,北面刚接喜玛拉雅山脉。到处的人都认识善达多又或他的外号‘给孤独长者’。人人都很信任他的说话,并十分期待早日与佛陀和僧伽见面。每天早上,当舍利弗尊者到外面乞食,善达多都会向居民诉说有关佛陀的事迹。
  一个月后,他们终于到达舍卫城。善达多在家里宴请舍利弗,并介绍他认识他的父母和妻子。他请舍利弗替他们开示佛法。之后,他的父母妻子都求受三皈五戒。善达多的妻子是个高贵可爱女子。她名叫补纳洛迦纳。他们有四个孩子三女一男。女的分别叫大妙跋达、小妙跋达和妙摩揭陀。他们的儿子最年幼,名叫罗逻。
  舍利弗每早在城乞食,夜间则在森林或河边渡宿。作为东道,善达多立即四出寻找适当的地方,以供佛陀和比丘居住。
 

 楼主| 发表于 2006-7-14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40、黄金铺地

    善达多访寻的地方之中,最景色优美,恬静怡人的,就是属于祗陀太子的园林了。善达多认为如果他可以取得此地,这里将会是佛陀来憍萨罗弘法的最理想地点。善碗多谒见祗陀太子时,他正在款待一位大臣。善达多作礼之后,便坦白表明来意,欲向太子购买这个园林以供佛陀作道场所用。祗陀太子不过二十岁。这园林是他父亲波斯匿王一年前送给他的礼物。太子望了望了大臣,再转过头来望着善达多回答道:“这个园林是我父亲给我的礼物,我固然对它特别执爱。你要我割爱的话,除非你把它的地面每一寸都铺上金币。”
  祗陀太子这样戏言。他当然没有想过这位年青的商人会把他的说话当真。但善达多却这样回应:“我接纳你的开价。我明天会把金币运到园林。”
  祗太子愕然。“但我只是说笑罢了。我不是真的想把园林卖出的。你不用把金币运去了。”
  善达多很决断地回答:“尊贵的太子,你是王族的成员,你必需要承担你说过的话啊。”
  善达多望向正在喝茶的大臣,希望获得他的支持。“大人,我说得对吗?”
  那大臣点头。他对太子说:“给孤独长者说的是真话。假使你没有提价,那又当别论。但你现在是不能反口的了。”
  祗陀太子唯有就范,但他暗里当然希望善达多不能达到他的要求。善达多与他们礼别。翌日清早,善达多派遣仆人运送很多马车的金币前往园林,并着令他们把全部的地面都盖满面。
  看见这么多的黄金,祗陀太子被吓呆了。他明白到这并非一般普通的生意交易。他反头号自己为何会有人为买这个园林,肯出如此的代价。那佛陀和他的僧团必定很不寻常,才会驱使用权这个商人这样做。太子于是请善达多告诉他关于佛陀的事情。善达多提起他的师傅佛陀、佛法和僧伽的时候,整个人都焕发起来。他答应第二天带舍利弗尊来见太子。祗陀太子这时已被善达多述说有关佛陀的一切打动了。他看过去见到地上的金币已盖了园林的三份之一二。正当第四车开进来的时候,他举起手把它停止。
  太子对善达多说道:“金币已足够了。剩下来的土地,让我送出来作为对你这美好计划的捐赠和参予吧。”
  善达多很高兴听到太子这样说。当太子见到舍利弗时,被他安稳平和的风度所摄。他们一起前往园林视察,而善达多已决定把这里订名为祗园精舍或祗陀林,以作为对太子的敬谢。善达多提议舍利弗先住在祗园精舍指挥精舍的兴建。他和他的家人会每天给他供应食物。善达多、舍利弗和太子三人,一起研究房舍、讲堂、禅堂、茅厕等的建筑。善达多建议在园林入口建一道三重的大闸。舍利弗提出了很多有关建立精舍的宝贵意见,因他在这方面非常有经验。他们又选择了一处清幽凉快的地点来兴建佛陀的房子。他们更一起监察开路挖井的工程。
  城里的人很快便听到有关善达多地上铺金以购买太子园林之事。他们又知道将会有一座新建的寺院来欢迎妈将从摩揭陀前来的佛陀和僧伽。舍利弗已开始在祗园精舍说法,而前参听的人数也与日俱增。虽然这些人都还未与佛陀见面,但他们都已经对他的教化甚感向往。
  四个月后,精舍的工程已接近竣工。舍利旨起程往王舍城以便与佛陀和比丘会合,带他们到祗园精舍。他们在毗舍离的路上相遇。数百名比丘正街上行乞。他获悉佛陀和比丘数日前才抵达毗舍离,住宿在附近的大树林。当佛陀问及舍卫城的筹备工作时,舍利弗便一一向佛陀报告。
  佛陀又告诉舍利弗,他留下了憍陈如和优楼频螺迦叶在竹林精舍看管僧众。他现在同行的五百比丘,将会有二百名留在毗舍离的一带修行。其余的三百个比丘,则会随同他前往憍萨罗。他告诉舍利弗翌日将会到阿摩巴离家中受供养。受供后的一天,他们便会起程前往舍卫城。
   阿摩马离庆幸有机会给佛陀和比丘在芒果园供食。她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儿子戌博迦因学业的关系而不能出席。在供宴的前一天,她遇到一件奇事。在探访佛陀之后的回程上,她的马车被几位离车族的公子拦截。他们来自毗舍离最有财势的家族,所驾用的车马都比一般的装潢。他们问阿摩巴离赶往何处。当她告诉他们要赶回家去筹备供宴时,这几个年青贵族提议她放弃宴请佛陀,改请他们。
  他们说:“如果你宴请我们的话,我们愿意付你十万个金币为酬。”他们认为宴请他们总比宴请一个僧人热闹和有利。
  阿摩巴离对此全没兴趣。她答道:“我肯定你们不知道佛陀是怎样的人,否则你们便不会出此狂言。我一早已准备了宴请佛陀和他的僧伽。就是你给我整个毗舍离城和它周围的土地,我都会一样拒绝你们。现在有烦你们让开,给我通过。我为明天的宴会,还有很多事等着要做的。”
  离车公子知难而退,让她通过。谁知道阿摩巴离和他们相遇之后,几位公子都因为阿摩巴对佛陀的赞颂而引起了他们对佛陀的兴趣。他们决定亲自去找这位大师,看他是什么的样子。在大树林的入口下车后,他们步行入。
  佛陀见到他们,便知道他们都具有慈悲和智慧的种子。请他们坐下之后,他便讲述自己一生寻道的经过。他告诉他们消除痛苦和实现解脱之道。他知道这几个年青人属于自己也曾属于过的武士阶层。望着他们,他就像看到年青时候的自己。因此,他对这些青年有热切的了解。
  他们的心扉都被佛陀的说话打开。他们发觉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看到自己。他们也明白到名位权势并不可以给予他们真正的快乐。现在,他们才发现自己应行的道路。他们请求佛陀纳他们为徒,又请佛陀和僧伽翌日受他们供养。
  佛陀说:“我们明天已应阿摩巴离之邀。”
  这时,青年们记起与阿摩巴离的相遇。
  “那我们便在后日给你们供养吧。”
  佛陀微笑接纳。
  第二天,阿摩巴离邀请了她所有的亲友前往芒果园。她也请了离车族的几位公子前来听佛陀说法。
  翌日,佛陀和一百个比丘来到公子们的宫中。他们被供养美烹调的素菜。公子们更献上园中鲜摘的水果,包括了芒果、香蕉和蕃樱桃。饭后,佛陀替他们讲说缘起和八正道。每个人的心都有被法理感动。十二位年青公子请求受戒为比丘。佛陀很乐意接纳他们。当中的奥达陀和善星,都是在离车族中极具影响力的。
  晚宴和法会都完毕后,一班公子恳请佛陀下一年来毗舍离居住。他们答应会在大树林建一精舍来容纳数百位比丘。佛陀欣然应允。
  第二天早上,阿摩巴离来访佛陀,表示希望把芒果园林赠予佛陀和僧团。答应接纳之后,佛陀和舍利弗以及三百比丘便又向北面出发,前往舍卫城。
 

 楼主| 发表于 2006-7-14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41、有谁见过我的母亲?

    舍利弗现在已很熟悉前往舍卫城的路径。因为舍利弗与给孤独长者早已培养好沿途居民对佛陀和僧团的好感,所以他们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的欢迎。他们晚间在阿夷罗跋提河沿岸的树林中渡宿。日间,他们分成三队前进。佛陀和舍利弗带领第一队。第二队由马胜领导。第三队则由目犍连负责。比丘们一路上都保持着平和安祥的步伐。有时,地方居民会聚集在岸边或林中听佛陀说法。
  他们抵达舍卫城那天,善达多和祗陀太子前来相迎,并带他们到新建成的精舍。看到祗园精舍的优良设施,佛陀对善达多称赞不已。善达多则谦说这是全赖舍利弗尊者和太子的功劳。
  学僧罗睺罗现在已十二岁。虽然他本来是依止舍利弗为师的,但因舍利弗出外达六个月之久,因此他这段时间便依止目犍连尊者。现在来到祗园精舍,他又可以再回到舍利弗的管导之下。
  当天,祗陀太子和善达多为佛陀的光监设宴欢迎。从与舍利弗的接触,太子已对佛陀深深的仰慕。他们请了当地所有的居民前来听佛陀的开示。参听的人非常踊跃,其中包括有太子的母亲摩利王后,和他的十六岁妹妹,跋吉梨公主。对佛陀名闻已久的群众,都急俗亲睹他的尊容。佛陀给他们讲说四圣谛和八正道。
  法会之后,王后和公主都茅塞顿开。她们都很想成为佛陀的在家弟子,但又不敢作此请求。王后需要先取得她的丈夫,波斯匿王的同意。她知道大王短期内必有机会与佛陀会晤,而到时他对佛陀的印象也必定如自己的一样。波斯匿的妹妹就是频婆娑罗王的妻子。她早于三年前已皈依佛陀的座下。
  当日的法会,也有舍卫城的很多宗教领袖参予。他们大都是为了好奇而来。一部份的人在听法后也顿觉心里燃亮,有所领悟。其他的一些,则视佛陀为一个挑战他们信念的强敌。但所有的人都一致认为,佛陀在舍卫城,肯定会替憍萨罗人的精神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
  宴会和法会都完结后,善达多恭敬的跪在佛陀前面说道:“我的家人与我,以及我所有的亲朋,供送祗园精舍给你和僧团。”
  佛陀说:“善达多,你的功德无量。僧团今后便因你而可避免日晒雨淋和蛇虫鼠蚁的侵扰了。这里将会有比丘从四方流入。我知道你全心全意护法,希望你也能这样虔诚的修行大道。”
  第二天早上,佛陀和比丘到城里乞食。舍利弗将比丘分成十二组,每组十五人。比丘在市中的出现,再次掀起了居民对祗园精舍的兴趣。人人都羡慕比丘平静和悦的举止。
  佛陀每星期在祗园精舍举行一次法会。参加的人数众多。不到多久,波斯匿王便得悉佛陀对当地人的影响了。他虽然忙于国事,没有时间亲往听法。但从朝廷里,他已听到很多有关祗园精舍和这些来自摩揭陀比丘的消息。一天吃饭时,他自己提起佛陀这个话题。摩利王后便告诉他祗陀太子对建寺的贡献。大王向太子询问详情,于是太子便细说他所知所见的一切。太子还希望大王批准,让他成为佛陀的在家弟子。
  波斯匿王很难相信一个像佛陀这样年轻的僧人,可以证得真悟。依照太子所说,佛陀只得三十九岁,和大王自己同年。大王认为佛陀的成就,没可能会超出于那些如富楼那迦叶、末迦利瞿舍梨子、尼干陀若提子和删阇耶毗罗胝子等长者。虽然大王很想相信儿子所说,但他难免有点怀疑。他决定有机会便亲自会见佛陀,以释疑团。
  雨季将至,佛陀决定在祗园精舍安居。有了多年竹林的经验,佛陀的大弟子很轻易便把一切安排妥善。在舍卫城,有六十位新比丘加入僧团。善达多又引导了不少朋友成为在家弟子。他们都热烈的支持精舍的活动。
  一天下午,佛陀接见了一个满脸愁容的青年。佛陀获悉达青年的儿子刚于数天前死去了,而他这几天都留在墓前嚎啕大哭,高声呼喊:“我的儿子啊,你往那里去了?”他不眠不休,不吃不喝。
  佛陀告诉他:“爱里生苦。”
  那男子反驳道:“你错了。爱并不会带来痛苦,爱只会带来喜乐。”
  佛陀还未及解说,这个伤心的男子已毅然转身离去。他漫无目的游荡,直到遇到一群在街上赌博的人,与他们搭讪。他告诉他们与佛陀的会晤,而他们都同意他的说法,认为佛陀不对。
  “爱怎可能会生痛苦?它只会带来喜乐!你说得对。那沙行乔答摩错了!”
  不久,这件事件在舍卫城传开了,更成了热门的争论话题。很多的精神领袖都非议佛陀对爱的看法。当消息传到波斯匿王的耳里,他一天晚饭时便对王后说:“那人们称佛陀为觉悟的人,其实未必如想像中的伟大。”
  王后追问:“你为何这样说呢?有人说他的不是吗?”
  “今早,我听到朝中的官员在议论乔答摩。他们说,他认为越爱得深是越痛苦。”
  王后说:“如果是乔答摩说的,那必定是真的。”
  大王不耐,斥责她说:“你怎可以这样说话。凡事都应该经过自己的审察。不要像小孩般尽信老师的话。”
  王后不敢多言。她知道大王还未亲会佛陀。翌日晨早,她嘱一位婆罗门的朋友摩托车利佳迦,去向佛陀询问此事,并请他作出解释。她请这位朋友把佛陀所说的都小心笔记下来,向她报告。
  摩利佳迦见到佛陀时,便提出王后的问题。佛陀这样回答:“我最近听说在舍卫城有一个妇人的母亲逝世。她过度悲伤至失却常性,到处向人问‘有人见到我的母亲吗?你有见到我的母亲吗?’。我又听说有两个年青恋人,因女方的父母强迫她嫁给别人,因而双双自杀。这两宗事件已足以证明痛苦是因爱而生起的了。”
  摩利佳迦对摩利王后重述佛陀的说话。这天,当王后看到大王闲着的时候,便问他:“我的丈夫啊,你是否很疼爱跋吉梨公主?”
  “当然啦!”大王答道,心里觉得奇怪。
  “假若她有不幸,你会痛苦伤心吗?”
  大王震惊。他突然见到爱之中实隐着痛苦的种子。他一向的安全感转变成为忧虑。佛陀的说话包含着残酷的真理。这令大王十分困扰。他说:“我一定要尽快往访这个僧人乔答摩。”
  王后对此甚感高兴,因为她知道大王见到佛陀后,一定会体会到佛陀的教化是与众不同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4 14:37:0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7-14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42、爱就是了解

    波斯匿王单独前往拜会佛陀,完全没有守卫陪同。他只吩咐车夫把马车在精舍的闸外停下,让他自己进去。佛陀在他茅房的门前接会大王。互相作礼后,大王对佛陀坦诚地说:“乔答摩导师,人人都称颂你为佛陀,一个证得圆满觉悟的人。但我总是觉得,以你这般年纪而有此成就,实令人难以置信。就是比你年长很多的耆老大师,如富楼那迦叶、末迦利瞿舍梨子、尼乾陀若提子和删阇耶毗罗胝子,他们都未敢自认证得圆满的觉行。就连阿耆多枳舍钦婆罗和迦罗拘陀迦栴延也不例外。你认识这些大师吗?”
  佛陀答道:“陛下,我听过他们所有的大名,更与其中数位相识。精神境界的证悟不是受年龄影响的。岁月并不是得道的保证。有几样东西是不容低估的,年幼的太子、小蛇、一点火花、和年少的僧人。太子虽仍年幼,但他具备了一个国君的宿命条件。一条小毒蛇,能在一瞬间致人于死地。所谓星星这火,可以燎原;一点火花便足以把整个城市化为灰尽。而年少的僧人,更可成就无上正觉!陛下,一个有智慧的人,是永远不会小觑小太子、小蛇、小火花和小沙弥的。”
  波斯匿王望着佛陀。他非常欣赏佛陀所说的。佛陀说得那么气定神闲,而内容却精简深奥。大王觉得佛陀是个可以信赖的人。他接着便发问最使他焦虑的问题了。
  “乔答摩导师,一些人说你教他们不要去爱。他们说,是你告诉他们越是爱得深,痛苦忧恼便也越多。虽然我可以看到这里面的一点道理,但我对这个看法,总是觉得有点不安。没有爱,生命便似乎再没什么意义了。请替我解决这个问题吧。”
  佛陀亲切的望着大王。“陛下,你问得很多。很多人都会因你这个提问而得益。爱有很多种。我们先要细心认识每一种的爱。生命里很需要有爱的存在,但并非那种甚于色欲、情欲、执迷、有分别心和偏见的爱。陛下,有另一种爱,是生命里极之需要的。这种爱包含着慈爱和悲悯心,或叫大兹和悲。”
  “一般人所说的爱,只限于父母子女、夫妇、家属、宗亲、和国民的互爱。这种爱的性质,都是依着‘我’和‘我的’的观念而产生,因而是仍然纠缠于执着和分别心之内。人人都只想爱他们的父母、配偶、子女、孙儿、亲属和国民。就是因为被困于执着之中,他们往往在没有事故发生的时候,已经开始忧虑意外降临在心爱的人身上。当意外真的发生时,他们便会大受打击,伤痛至极。至于有分别心的爱,则会产生偏见。人们对于他们圈子之外的人,可以变得毫不关心甚或歧视排斥。执着与分别心,都是导致自己和他人受苦的根源。陛下,所有人真正渴望着的爱,是慈爱和悲心。大慈或慈爱,是替别人带来欢乐的心量。大悲或悲心,则是替别人解除苦难的胸怀。大慈和大悲都是不求回报的。慈爱和悲心亦不限于对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女、家属、宗亲和国民。这种爱,是遍及所有人和众生的。在大慈和大悲里,没有丝毫的分别、‘我的’或‘非我的’的成份。正是因为没有分别,因此也就没有执着。大慈和大悲只会导致快乐和减轻痛苦。它们并不会带来忧伤苦恼。没有这种爱,生命便真如你说的,没有意义了。有了慈爱和悲心,生命必会充满平和、喜悦和满足。陛下,你是一国之君。假若你实行慈爱和悲心,你的人民必定受惠。”
  大王低头深思。他再抬起头来问佛陀:“我有家庭和国家要照顾。如果我不爱我的家庭和国家,那我怎能照顾它们呢?请替我阐明这点。”
  “你当然应该爱你的家庭和百姓。但你的爱是可以伸展到他们之外的。你爱你的太子和公主,但这并不是说你便不能关心你国家里所有的年青男女。如果你这样做,你现时有限的爱心,便可以变为全面包容的爱心,而全国的青年人就将成为你的儿女。这就是慈悲心的真义。这并不是空谈理想。这是实际做得到的,尤其像你所居之位,就更加轻而易举了。”
  “那别国的青年又如何?”
  “虽然他们不在你国土之内,但这也阻碍不了你对他国的青年像你待自己的子女一般啊。你爱你的子民,并不应该构成你不能爱别国子民的理由啊。”
  “但当他们不在我的管辖之下,我又怎能表示对他们的爱护呢?”
  佛陀望着大王。“一个国家的兴盛与安全,不应该是因为别国的衰弱和动乱而得来的。陛下,持久的太平盛世,是有赖所有国家的合作,同步迈向以大众利益为首要的目标。如果你想憍萨罗能永享太平,又不希望你国内的年青人战死沙场,你便一定要帮助其他国家保持安定。要真正和平,外交和经济政策必要依从慈悲的路线。在爱护你自己的子民之余,你也要同时爱护和关心其他的王国,如摩揭陀、伽尸、毗提诃、释迦国和拘利耶。
  “陛下,我前一年回释迦国探亲,曾在喜马拉雅山下住上数天。在那里,我曾深省思索赔一引起以非暴力为原则的政制。我发觉到一个国家,是可以不靠如监禁或死刑等武力来维持治安的。我曾与我的父亲净饭王商谈过。我现在也藉此机会与你分享这些意念。一个培育慈悲心的君主,是不需要倚赖武力政策的。”
  大王惊叹:“妙!妙极!你的说话至为感人!你无疑是真正的开悟者!我答应你一定会对你所说的话详加思虑。我将会透切地领会你教诲内的智慧。但现在,请许我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一般的爱,都含有分别、欲念和执着。依你所说,这些都会带来忧悲苦恼。但一个人又怎可以无欲无执的去爱?我对子女的爱,应该怎样才可避免忧虑和痛苦?”
  佛陀答道:“我们得先看爱的性质。我们的爱,是应该给我们所有爱的人带来和平和幸福的。如果我们的爱存有占有的私的心,我们便没可能给他们平和快乐。相反的,我们只会令他们感觉被困。这种爱不外是一种牢狱。当我们所爱的人再无法觉得快乐时,他们便会想办法释放自己,以能重狱自由。他们不会接受牢狱的爱。这种爱亦会因而逐渐变为愤恨。
  陛下,你有听闻十日前在舍卫城因为私爱而导致的悲剧吗?当儿子要结婚的时候,这个母亲认为是被人抛弃。她不以儿子娶妻为多得一个女儿,反而觉得失去了儿子和被出卖。她因此由爱此恨,在这对年青的夫妇食物中下毒,把他们杀死。
  陛下!依觉悟之道,没有了解便没可能有爱。爱就是了解。你不了解便不能去爱。彼此不了解夫妇,是不会相爱的。不了解的兄弟姊妹也是不会互相相爱护。父母子女没有彼此了解,也很难互爱。假使你想你所爱的人快乐,你一定要学习去了解他们的苦恼与期望。当你了解他们,你便可以帮助他们舒解苦恼和达成愿望。这才是真爱。如果你单是要他们跟随你的意愿而忽略了他们的需要,这便决不是真爱。这只是占有和支配别人的欲望,以及试图满足自己需要的错误途径。
  陛下!憍萨罗的人民都有他们的苦恼和愿望。如果你能了解这些,你便是真的爱护他们。朝廷里百官也有他们的苦恼和愿望。你了解他们的苦恼和愿望的话,便可带给他们欢乐。为此,他们便会一生都忠心于你。王后、太子和公主都有他们的苦恼和愿望。你了解他们的苦恼和愿望的话,便一定可以令他们快乐。当每人都享受着平和、幸福和喜悦的时候,你自己也就会知道什么是平和、幸福和喜悦。这就是醒觉之道上,爱的定义了。”
  波斯匿王被深深感动。一向以来,没有一个精神导师或婆罗门教士能打开他的心怀,使他对事理能够有此深入的体会。他想,这们导师的光临,实在是国家的福气。他希望成为佛陀的弟子。过了一会,他抬头对佛陀说:“我很感激你赠给我多方面的至理明言。但我仍有一件事困扰着我。你说基于执欲之爱会带来痛苦烦恼,而基于慈悲之爱可带来平和幸福。我虽然看到慈悲之爱的无私和不自利,但我仍认为它会有痛苦烦恼。我爱我的人民。当他们爱到如风灾火患等天然灾害的摧残时,我也感同身受他们的痛苦。我相信你也会这样反应。你看到别人生病或死亡时,你一定也感到痛苦。”
  “又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你将会更深入的了解慈悲的体性。首先,你应该知道因执欲之爱所带来的痛苦,要比因慈悲带来的痛苦多上千倍。有两种痛苦需要辨别,一种是完全没用并且纷扰身心的;而另一种则是滋长关怀和责任感的。在面对别人受苦的情形时,基于慈悲的爱,可以供给我们作出下面反应的能量。而基于执欲之爱,则只会制造多一些焦虑和痛苦。慈悲实在是最有效救援行动的能源。大王!慈悲是必要的。慈悲心所产生的苦痛,是一种有能力帮助别人的痛苦。任何不能体会他人痛苦的人,根本不屑为人。
  慈悲是了解的果实。修习觉察之道就是要体证生命的实相。这实相就是无常。一切都没有永恒和个别的自体。一切总有一天会成为过去。当一个看清事物的无常之性,他的视线便会变得平静和谐。无常的存在不会为他的身心带来困扰。因此,慈悲所引致的痛苦感觉,没有其他痛苦来得沉重苦涩。慈悲之苦,只会增加一个人的力量。大王!你今天已闻得解脱之道的基本纲领。另一天,我会再和你分享更多的法要。”
  波斯匿王的心里充满谢意。他起来向佛陀鞠躬顶礼。他知道他很快便会要求佛陀纳他为在家弟子。他又知道摩利王后、祗陀太子和跋吉梨公主都已经对佛陀非常敬重。他希望一家人可以同时被接受皈依。他还知道自己的妹妹,憍萨鞞毗,和妹夫频波娑罗王,都已皈依佛陀。
  那天晚上,摩利王后和跋吉梨公主都留意到大王的转变。他似比平时平和意悦。她们知道这必定是与会晤过佛陀有关。虽然她们很想问大王有关他这次与佛陀的会面,但她们又认为等大王自己告诉他们,会更为适当。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43、每个人的眼泪都是咸的

    波斯匿王到祗园精舍的访问,惹起了很多人对精舍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佛陀僧团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朝臣都留意到大王没有一次错过每周举行的法会,因此他们也开始跟他一起参加。他们有些是出自对佛陀教化的仰慕,但一部份便只是为了讨好大王而这样做。来访祗园精舍的知识份子和年青人与日俱增。在安居的三个月内,就有一百五十个年青人在舍利弗座下受戒为比丘。一向被大王护持的其他宗教领袖,都开始感到威胁,因而视祗园精舍为眼中钉。在雨季安居结束的典礼收,大王给每位比丘供养新的衲衣,又施济食物和日用品给穷苦的家庭。大王一家人,也同时在这次大典中正式受持三皈依。
  安居之后,佛陀和一众比丘前往邻近的地区向更多的人弘法。一天,正当他们在恒河附近的村落乞食时,佛陀留意到一个担粪的男子。他是一个‘不可接触者’,名叫苏利陀。苏利陀早已听闻过佛陀和比丘,但今次还是首次见到他们。他十分慌忙,自知自上的衣服污秽和臭气薰天。他赶快从路上跑开,走到旁边的河里。但佛陀早已决定要和苏利陀分享大道。苏利陀避开之时,佛陀也跟着他走。舍利弗明白佛陀的心意,于是便和佛陀当时的随从,弥伽耶尾随在后面。列队而行的比丘,全都停了下来,静默的在那里观看。
  苏利陀真被吓坏了。他急急的把满桶的粪放下,到处找地方回避。岸上站着众多其他的比丘,而佛陀和两位比丘就直站在他眼前。不知所措,苏利陀只好合上双掌,河水及膝的站在那里。
  好奇的村民都全部从屋里出来,走到岸边看看发生了什么事。苏利陀是因为怕自己会污染比丘而回避的。他没有想过佛陀会这样跟上来。苏利陀深知僧团中有很多贵族阶级的子弟。他知道污染了比丘将会是罪无可恕的。他只希望佛陀和比丘会快快回到路上。可是,佛陀就是不走。他向前直行到水边,跟苏利陀说:“我的朋友,请你行近些让我们谈谈。”
  双掌仍然紧合,苏利陀抗拒道:“大人,我不敢!”
  “为何不敢?”佛陀问道。
  “我是个‘不可接触者’。我不想染污您和您的比丘。”
  佛陀答道:“我们修行之道,是没有阶级界限的。你是一个人,就和我们一样。我们绝不怕会被污染。只有贪、瞋、痴才会把我们污染的。一个像你这样和悦的人,只会替我们带来欢喜。你叫什么名字?”
  “大人,我叫苏利陀。”
  “苏利陀,你想像我们一样成为比丘吗?”
  “我可以吗?”
  “为何不可以?”
  “我是个‘不可接触者’啊!”
  “苏利陀,我已经解释过,我们所行之道是没有阶级的。在醒觉之道上,阶级不再存在。这就像恒河、耶牟那河、阿夷罗跋提河、萨罗河、牟那河和庐奚多等河流。它们一旦流入大海,便再没有个别的身份人。一个出家修行大道的人,无论他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或‘不可接触者’,都已把他的阶级放下了。如果你喜欢的话,你是可以像我们一样成为比丘的。”
  苏利陀真的很难相信自己所听到的。他把舍着的双掌放到额上,说道:“从没有人这样慈祥的对我说话。这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假如你肯收我为徒,我发愿会全心全意去实行你的教导。”
  佛陀将乞钵交给弥伽耶,然后向苏利陀伸手,说道:“舍利弗!来帮我替苏利陀沐浴。我们就在河边这里给他授戒为比丘。”
  舍利弗尊者微笑。他把自己的钵放在地上,然后上前协助佛陀。佛陀和舍利弗把他洗擦时,苏利陀感到有点不舒服和不习惯,但他并没有异议。佛陀嘱弥伽耶阿难陀取来一件多出来的衲衣。苏利陀受戒后,佛陀安排他依止舍利弗。于是,舍利弗便带他回去祗园精舍,而佛陀和其他的比丘则继续平和地乞食去。
  当地的居民都亲眼看到这一切。消息很快便传开,说佛陀接纳了‘不可接触者’加入僧团。这引起了城内高层阶级的哄动。在憍萨罗,有史以来都未有过一个‘不可接触者’被精神团体接纳。很多舆论都责备佛陀把传统违反。一些比较严重的,更暗示佛陀在进行推翻体制,策动暴乱的阴谋。
  这些传言从各方面的在家众甚或道听作说的比丘流入精舍。一班大弟子,诸如舍利弗、目犍连、摩诃迦叶和阿耨楼陀等,便与佛陀会商,讨论有关外间的这些反应。
  佛陀说:“我们接纳‘不可接触者’,其实是迟早的问题。我们所行的,是平等之道。我们不承认阶级的存在。我们现在虽然在苏利陀成为比丘这件事上遇到了问题,但我们这历史性的创举,实会为后世所铭感的。我们必需要勇气于而对这些困难。”
  目犍连说道:“我们不是缺乏勇气和能耐。但我们如何能够减消众人的敌对态度,以令比丘们无碍修行呢?”
  舍利弗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继续令人对修行保持信心。我会尽力帮助苏利陀在修行上的进展。他的成功,便是对我们最有利的证明。同时,我们也要设法对人解释我们对平等的信念。师傅,你认为怎样?”
  佛陀把手放到舍利弗的肩膊上。“你所说的,正是我的心意。”
  苏利陀受戒所掀起的风波,很快也传到大王的耳里。一群宗教领导人要求与大王面谈,以表明他们对此事的不满。他们有力的陈词,使大王分困扰。虽然他是佛陀的忠心弟子,但也要答应调查此事。几天后,他造访祗园精舍。
  下车后,他独个儿步入寺院之地。凉荫下的路径,不停有比丘从他身旁步过。大王沿着往佛陀住处的径上走。每遇到一个比丘,他都鞠躬作礼。一如以往,比丘们闲静平和的态度,巩固了大王对佛陀的信心。行了半路程,他看到一个比丘坐在大石上,在松树下给一小群比丘和在家众说教。这个情景十分怡人。说教的比丘年在四十以下,但脸上已散发着很明业的安祥和智慧。他的听众无疑是被他所说的话吸引着。大王停下来聆听之后,也深受感动。但他突然想起自己的来意,这才继续前行。他希望迟些回来,才再听这比丘的讲教。
  佛陀在房子外亲迎大王,再请他在竹椅上坐下。互相问好之后,大王便问佛陀那在石上说教的比丘是谁。佛陀微笑着答:“那是苏利陀比丘。他曾经是担粪的‘不可接触者’。你认为他的说教怎样?”
  大王感到困窘。这个道貌岸然的比丘。竟就是那个担抬粪便的苏利陀!他从没有想过这会是有可能的。个还未知如何反应时,佛陀再说:“自从第一天受戒,苏利陀比丘便全心全意的虔诚修行。他是一个极之诚恳、聪敏、和有决心的人。虽然他只是受戒了仅三个月,已赚得德高意净的美誉。你会想与这位难得的比丘结识和给他供养吗?”
  大王坦白的说:“我真的很想与苏利陀比丘会面和给他供养的。大师,你的道理精深奥妙。我从没有遇过如你这样心怀辖达的精神导师。我真的认为没有一个人、一样动物或一样植物,不是因你对他们的了解而受惠的。我告诉你,我今天到来,本来是要向你查问你为何会接纳一个‘不可接触者’加入僧团的。但我现在已亲见亲闻,真正的明白了。我不敢再问。你倒不如让我俯伏在你面前吧。”
  正当大王站起来要俯身伏在地上,佛陀也同时起立,执着大王的手。他请大王再坐下来。他们都再坐下后,佛陀望着大王说:“陛下,在解脱之道下,是没有阶级的。在觉悟者的眼中,人人都是平等。每个人的血都是红色。每个人的眼泪都是咸的。我们都一致是人。那就是我欢迎苏利陀比丘加入僧团的原因。”
  大王合掌说:“我现在明白了。我也意味到你的道业上将会障碍重重。但我也同样知道你有足够的力量与勇气排除万难。至于我,我一定会尽我所能来护持正法。”
  大王向佛陀请辞,再回到那棵松树处,希望听苏利陀比丘说教。可惜,他和听众都不见了。大王只可见到数个比丘在小径上专注地慢步而行。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44、元素会重新组合

    一天,弥伽耶告诉佛陀,他知道难陀在僧团很不快乐。难陀曾私底下向弥伽耶透露他是如何的惦念在迦毗罗卫国的未婚妻。难陀说:“我还记得那天拿着佛陀的钵回去尼拘律园。我要离开时,阇罗芭达卡拉诺利情深款未的望着我说:‘赶快回来。我会等你。’我仍很清楚的记得披在她织肩上那把乌黑秀发的光泽。她的影像时常在我禅坐时出现。每次她在我脑海浮现,我便会对她惦念思忆。我当僧人实在不快乐。”
  第二天下午,佛陀相约难陀一起散步。他们离开祗园精舍,往远处湖边的一个小村庄行去。他们坐在靠湖的一巨岩上,居高临下的望着清澈的湖水。一群鸭子漫游而过。鸟儿在低垂的树枝上歌唱。
  佛陀说:“一些师兄弟告诉我,你不觉得当比丘的生活快乐。这是真的吗?”
  难陀默然不语。过了一会,佛陀又问:“你是否觉得自己已准备好回迦毗罗卫国去承继王位?”
  难陀急急回答:“不,不是。我曾告诉所有的人我不喜欢政治。我知道我没有管治国家的能力。我不想继位为王。”
  “那你为何不喜欢当比丘?”
  难陀又再默然不答。
  “你是否挂念着卡拉诺莉?”
  难陀的脸上泛红,但仍不作声。
  佛陀说道:“难陀,憍萨罗这里也有很多美丽如卡拉诺莉的少女。记得在波斯匿大王宫中的宴会吗?你有见以如卡拉诺莉般美丽的女子吗?”
  难陀承认说:“可能这里有很多如她一般美丽的女子。但我关心的就只是卡拉诺莉一个。在此生中,就只有一个卡拉诺莉。”
  “难陀,执着可成为修行中的一大障碍。一个女人的美丽可以消失得像玫瑰凋谢般快速。你也知道一切无常。你应该洞视万事万物的无常性。看。”佛陀指着一个大竹桥上倚着拐杖,蹒跚而过的老妇。她的脸上绉纹满布。
  “那老妇也必曾是个美人。卡拉诺莉的美貌也将随着岁月消褪。而在同一段时间,你在觉悟之道的修行上,却可为你带来生生世世的平和愉悦。难陀,你看看那边在树上嬉戏的两只猴子。你可能觉得那雌的尖面红股,一些也不吸引。但对那雄的来说,他就是世间上最美的猴子。他在雄猴心目中是独一无二,而且愿为她出生入死来保护她。”
  难陀打断了佛陀的话。“请不要继续说下去。我明白你想说什么。我会把自己更全力的投入修行的。”
  佛陀对他的弟弟微笑。“你要特别留意观察呼吸。静思你的身体、感受、行念、意识、和意识所产生的物象。从你的身体、情感、心和心物上,透世地视察出生、成长、和坏灭等现象的过程。你有何不明白的,可以来问我或舍利弗。难陀,你要谨记,解脱所带来的快乐,才是真正无条件的快乐。它是不可磨灭的。你应该以这种快乐为目标而迈进。”
  天色渐暗。佛陀和难陀站起来,步回精舍。
  祗园精舍现在的寺院生活已巩固安定。比丘的人数已达五百之多。接下来的年度,佛陀回到毗舍离雨季安居。离车族的公子已把大树林改变成寺院。他们建筑了一座两层高的讲堂,并订名为大林精舍。在娑罗树林中,遍布着小型的房舍。公子们更与阿摩巴离慷慨的赞助这季安居的所需要。
  从摩揭陀至释迦国,都有比丘专程来与佛陀一起安居。全部人数达六百。在家弟子也从各方前来参与,以能接受佛陀的教化。他们带来很多食物供僧,又参听所有的法会。
  雨季刚结束不久一个初秋的早上,佛陀接获消息,知道净饭王在迦毗罗卫国重病垂危,大王特派侄儿摩男拘利王子前来,请佛陀回家见他最后一面。在摩男拘利的特请下,佛陀同意乘马车代步以节省时间。阿耨楼陀、难陀、阿难陀和罗睺罗与他同行。他们非常匆忙的离开,以至离车族公子和阿摩巴离都未能赶及与他们道别。马车离开后,二百名比丘,包括了许多前释迦族的王孙公子,便开步行前往迦毗罗卫国。他们都希望能参与佛陀父亲的葬礼。
  王族的成员在王宫的外闸接会佛陀。摩诃波阇波提立即带他进入大王的寝宫。见到佛陀,大王青白憔悴的面容顿时燃亮起来。佛陀坐在床边,紧握大王的手在他自己的手里。八十二岁的大王,枯瘦极了。
  佛陀说道:“父亲,请你慢慢的温和呼吸。微笑啊。这一刻,没有什么比你的呼吸重要。难陀、阿难陀、罗睺罗、阿耨楼陀和我,都会和你一起慢慢呼吸。”
  大王逐一望望他们。他轻轻微笑,开始慢慢呼吸。没有一个人敢哭。过了一会,大王望着佛陀,问道:“我已清楚看到生命的无常,又知道如果要得到真正的快乐,是不能让自己迷失于欲乐之中。幸福是从简朴自由的生活而得的。”
  乔答弥王后告诉佛陀:“过去这几个月,大王生活得非常简单。他真的遵照你的教导。你的教化已把我们这里每个人的生活都改变了。”
  仍执着大王的手,佛陀说:“父亲,看清楚我、难陀和罗睺罗。看看窗外树枝上的绿叶。生命正持续着。因生命持续着,故你也会持续。你会持续在我、在难陀和在罗睺罗,以至在所有众生之内。由四种愿素而生的住世色身,解散后将会不停地重新组合。父亲啊,不要以为身体过去了,生与死便可以把我们束缚着。罗睺罗的身体,也就是你的身体。”
  佛陀示意罗睺罗过来握持大王的另一只手。垂死的大王,脸上泛起可爱的微笑。他因为明白佛陀的说话而对死亡再没畏惧。
  大王的参谋和朝臣,当时都全部在声场。他示意他们上前,然后用微弱的声音说:“我在位时,一定曾令各位有很多不满。冒犯之处,我希望临死之前得到你们的原谅。”
  朝臣百官都忍不住流起泪来。摩男拘利王子跪在床边说:“王上,你是一个最贤德公正的国王。我们这里没有人觉得你有任何不对之处。”
  摩男拘利继续说:“请容我提议难陀太子回来迦毗罗卫国登位为王。全国的人民,都会高兴见到你的儿子继位。我保证自己会竭尽全力扶助太子。”
  难陀望着佛陀,希望他替自己解转围。乔答弥王后也望向佛陀。佛陀轻声说道:“父王、各位大臣,请容我跟大家分享我对此事的一点意见。难陀仍未具有足够的能力去当一国之君。他仍需要在修行上再磨练好几年才可胜任。罗睺罗只有十五岁,要当国王也是太年轻了。我想念最有资格成为国王的,应是摩男拘利王子。他是个才智兼备,慈悲明理的人。更何况他已为大王的参谋有六年多了。我仅代表王族和国民,恳请摩男拘利王子负起此重任。”
  摩男拘利合上双掌,提出反对:“我恐怕自己才疏学浅,未能胜任为王。请陛下、佛陀世尊和众大臣另选贤能之士吧。”
  众大臣都齐声赞同佛陀的提议。大王也首肯,并叫摩男拘利到他身边来。他执着摩男拘利的手,说道:“每人都这样信任你。佛陀更对你充满信心。你是我的侄儿,我很荣幸可以把王位传给你。你定会替我们延续百世。”
  摩男拘利低头鞠躬,遵从大王的意愿。
  大王喜极了。“我现在要以安祥的合上眼睛了。我很开心能在我离开这世界之前见到佛陀。我的心里再没有挂虑。我也没有悔疚和苦涩。我只希望佛陀能在摩男拘利初登王位的一段时间,留在迦毗罗卫国帮他一把。佛陀,你的德能将为我国带来百世的安定和平。”大王的声线逐渐转弱。
  佛陀说:“我定会留下来帮助摩男拘利,直至没有需要为止。”
  大王微弱的浅笑着,目光平和安祥。他合上眼睛,别了此生。乔答弥王后和耶输陀罗哭起来了。大臣们也低声啜泣。佛陀把大王的双手摺放在脑前,然后示意各人不要哭泣。他教他们观察着他们自己的呼吸。过了一会,他建议大家到外殿商讨葬礼的事宜。
  葬礼七天后举行。超过一千个婆罗门参加仪典。但净饭王葬礼独特之处,就是在场代表着佛陀之道的五百个身穿橘黄衲衣的比丘。除了传统的婆罗门经诵,大道的经文也被诵读。比丘们诵念四圣谛、无常经、火经、缘起经、和三皈依文。他们用摩揭陀文读诵,因为这是恒河以东的民间俚语。
  佛陀缓步绕着火葬的柴新行了三圈。燃点柴木之前,他说:“生、老、病、死都在每人的生命里必然发生。我们必需每天都在生、老、病、死上思惟反省,以使自己不会在欲海里迷失。反之,我们要创造充满平和、喜悦和自足的生命。一个证道的人会用平等心对待生、生、病、死。所有法的真义就是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增无减。”
  一经燃点,柴木被火焰吞噬。锣鼓声响夹集于唱诵之中。大部份迦毗罗卫国的民众都有前来参观葬礼,以亲睹佛陀主持火葬仪式。
  摩男拘利登位后,佛陀继续在迦毗罗卫国逗留了三个月。一天摩诃波阇波提乔答弥到尼拘律园探访佛陀。她带了几件衲衣来作供,并同时要求佛陀给她授式为尼。她说:“如果你肯让女人受戒,有很多人将会得益。在我们族中,很多王孙公子都已出家为僧。他们很多都是家室的。现在,他们的妻子也希望修习佛法,出家为尼。我自己也有此志愿。如果可以这样做,我便高兴极了。这是大王死后,我唯一的愿望。”
  佛陀沉默了一段长时间才说:“这是不可能的。”
  摩诃波阇波提哀求道:“我明白这是一件很难决定的事。我知道如果你接纳女性为尼,将会要面对社会上的批评和遣责。但我不相信你是会惧怕这些后果的。”
  佛陀再次默后不语。过了一会,他说:“在王舍城的一些女子也希望受戒为尼,但我认为现时还未是适当的时候。接纳女性加入僧团的条件,当未成熟。”
  乔答弥再三次向佛陀请求,但他的答覆始终没有改变。她非常失望地离开了。回到王宫,她把佛陀的反应告诉耶输陀罗。
  数日后,佛陀回去毗舍离。他离开之后,乔答弥召集所有希望出家为尼的女人。她们包括一些从未结过婚的女子。她们全部都是来自释迦族的。她对她们说:“我十分肯定在醒觉之道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证悟和解脱。佛陀自己也曾这样说过。他也曾接纳‘不可接触者’加入僧团。他是没有理由不接纳女性加入的。我们也是堂堂正正的人。我们也可以证悟和解脱。女人是没理由被视为低等的。
  “我建议我们全部剃头,脱去所有的华服首饰,穿上比丘的黄袍,然后赤着脚步往毗舍离再请求披剃。这样,我们便可以给佛陀证明,我们是和其他人一样,可以过简朴的生活和修行的。我们会行数百里路,沿途一边乞食。这是我们唯一被接纳的机会了。”
  她们全都同意乔答弥的说法。她们都认定她是她们的领袖。耶输陀罗微笑。她一向以来都很欣赏乔答弥的坚强和意志。乔答弥并非一个会被困难障碍到的人。对于这点,耶输陀罗从昔日与她一起为贫苦大众工作时已曾获得证明。这班女人定了一天,作出行动。
  乔答弥对耶输陀罗说:“瞿夷,你最好暂时不与我们同行。我相信这样会比较进行得顺利。我们成功后,你便可以随时跟上来。”
  耶输陀罗给她报以了解的微笑。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45、开启大门

    一天清早,正当阿难陀前往湖边取水时,他与在离佛陀房子不远站着的乔答弥和她带领着的五十个女人相遇。每个女子都剃光了头,身穿黄袍。她们脚现浮肿,染着血渍。骤眼看上去,阿难陀还以为她们是一队从别处来访的僧侣。看清楚之后,他才认出乔答弥夫人。差点儿不相信他的眼睛,阿难陀冲口而出:“哎哟,乔答弥夫人!你从那儿来的?为何你脚上有血?为什么你和女士们这个样子到来?”
  乔答弥答道:“阿难陀尊者,我们剃光了头,又把全部华衣宝饰舍掉。我们现在已一无所有。我们离开迦毗罗卫国后,行了十五日,沿途睡在路旁和在村落乞食。我求求你,阿难陀,请你代我们恳请佛陀,让我们受戒为尼。”
  阿难陀说道:“你们在这儿等着。我立刻向佛陀传达。我答应你,我会尽力而为。”
  阿难陀进入佛陀房时,佛陀正在穿衣。佛陀当时的随从罗祗多也在。阿难陀把一切报告佛陀,但佛陀没说什么。
  于是,联络员难陀追问:“世尊,一个女人可否成就入流、一返、不还、和阿罗汉等果位呢?
  佛陀回答:“绝无疑问。”
  “那您为何不接纳她们加和僧团?乔答弥夫人自你孩年时便把你抚育关怀。她爱你如亲生儿子。她现在已抛弃一切财物地位,且已剃头。她千里迢迢从迦毗罗卫国步行而来,都是为了证明女子也如男子一样,可以经得起万难。求您大发慈悲,准许她们受戒为尼。”
  佛陀沉默了好一阵子。跟着,他嘱罗祗多去召请舍利弗、目犍连、阿耨楼陀、拔提、金毗罗和磨诃迦叶等尊者前来。他们齐集之后,便一起详细商讨这个情形。佛陀解释他并不是因为歧视女性而不许她们受戒为尼。他只是未能确定,在让她们加入僧团的同时,是否可以避免产生僧团内部和与外间的负面冲突。
  经过详细的磋商之后,舍利弗说:“制定一些规条以表明僧尼两种僧团之不同,才是明智之举。此等规条应该可减低外界对僧尼的反对。由于女人几千来都被歧视,外办的对对是必然的。请你们参考一直以下的八敬法:
  第一,一个女尼,或比丘尼,无论在何时何处,都要尊尚比丘,不论她的年龄或戒龄比他的多或少。
  第二,雨季安居时,氢有的比丘尼都要居于比丘们安居之所附近,以便获得他们的支持和指导。
  第三,每月有两次,比丘尼要派遣代表,往请比丘替她们订下斋日,以作特别守戒日。这天,比丘会前去教导她们和鼓励她们精进修行。
  第四,雨季过后,比丘尼必需参加自恣仪典,在比丘和比丘尼之前作出修行的报告。
  第五,当一个比丘尼破了戒,她必需在比丘在比丘尼面前忏悔。
  第六,经过沙弥尼、正学女阶段后,一个比丘尼要在僧尼两众前受具足戒。
  第七,比丘尼绝不可以批评或禁令比丘。
  第八,比丘尼是不可以给比丘们说法的。
  目犍连大笑起来。“这八敬法很明显是歧视了。你还不承认吗?”
  舍利弗回答道:“这八敬法的目的,旨在开启女性加入僧团的大门。它们不是旨在歧视女性,反而是终止对她们的歧视。你体会吗?”
  目犍连随即点头,以示认同舍利弗的高明见地。
  柏狄耶说:“这八敬法是必需的。乔答弥夫人拥有如此权力。她又是世尊的母亲。没有这些规条,除了佛陀之外,便没有其他人可指导她修行了。”
  佛陀转过来对阿陀说:“阿难陀,请去告诉摩诃波阇波提,如果她们愿意遵守这八敬法,她和与她同行的女伴便可以受戒为尼。”
  太阳已升上中天,而阿难陀却发觉乔答弥夫人和她的女伴都仍耐心地等候着。听完八敬法,乔答弥喜欢若狂。她答道:“阿难陀尊者,请告诉佛陀,正如一个少女在香水中洗过秀发后获赠一串莲花或玫瑰花环时的兴奋,我也很高兴地接受八敬法。只要我能被许受戒为尼,我便愿意一生遵守这些规条。”
  阿难陀回到佛陀的房子,禀告佛陀乔答弥夫人的答覆。
  其他的女子望着乔答弥,眼里满是关注。但乔答弥安抚她们说:“姊妹们,别担心。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得到受戒为尼的权利。这八敬法是不会防碍我们修行的。它们正是我们能够加入僧团的门径。”
  那天,五十一名女子受戒为尼。舍利弗尊者负责安排她们暂时居于阿摩巴离的芒果林。佛陀又请舍利弗指导她们基本的修行。
  八日后,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往访佛陀。她说:“世尊,请示现您的慈悲,教我如何可以在解脱之道上有迅速的进展。”
  佛陀答道:“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持住自己的心。多些练习观察呼吸和观照身体、感受、心和心所产生的物象。你这样修习,便每天都会增长多一些谦虚、自在、无着、平和、和喜悦。这些质素生起时,你便可确定自己已走上了正确之道,醒觉之道和觉悟。”
  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希望在毗舍离建一所寺院给女尼居住,以能方便亲近佛陀和众大弟子。她又希望迟些可以在家乡迦毗罗卫国开设一所女尼修道院。她派了使者给耶输陀罗报传喜讯,告诉她女尼受戒的消息。乔答弥比丘尼知道女子加入僧团的消息,一定会引起哄动。很多人都会激烈的反对和现斥佛陀和僧伽。她知道佛陀将会要面对很多的难题。她感恩,而且明白八敬法只是暂时用来保障僧团,以免令它蒙受这次冲击的伤害。她有信心日后女子可受戒为尼已成定局时,八敬法便再没有需要。
  佛陀的僧团现在有四支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男在家众)、优婆夷(女在家众)。
  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对比丘尼应穿着的衣服细心参详。她的提议全都被佛陀接纳。比丘是穿三衣的内衣、入众衣、和大衣。除了以上三衣之外,比丘尼再加多一块披搭在胸前的布,叫覆肩衣,和一条下裙。除了这些衣服和乞钵外,僧尼都可以有自己的肩、滤水器、补缝衣服的针线、清洁牙齿的竹笺、和每月两次剃头用的剃刀。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46、一把申恕波树叶

    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毗舍离的大林精舍、和舍卫城的祗园精舍、都成了很活跃的修行和学道中心。摩揭陀、憍萨罗和邻近的地区,都陆续设立了修道中心。穿着橘黄衲衣的比丘,到处都可以见到。在佛陀证道后的六年内,醒觉之道传遍远近。
  佛陀在摩窟罗山上渡过第六次安居,而第七次则在恒河上游的僧祗商山上。第八个雨季,他在跋伽的善来山,第九次就在挢赏弥附近。挢赏弥是阇母那河沿岸富萨国的一个大市镇。在这里的森林里,建筑了一座很重要的寺院落,瞿师罗园精舍。这名称是跟捐赠森林的那位在家弟子而起的。诸大弟子,如摩诃迦叶、目犍连、舍利弗和摩诃迦遮罗等,都没有有第九次安居时与佛陀一起住在瞿师罗园精舍。只有阿难陀和佛陀一起。罗睺罗则留在舍利弗左右。
  瞿师罗园精舍到处都是申恕波树,而佛陀便最喜欢在炎热的下午在这些树下禅坐。一天禅坐完毕,他手里拿着一把申恕波树叶,回到僧团中。他把树叶提高,对比丘问道:“比丘们,那个数目较多,我手里的树叶还是森林里的树叶。”
  比丘答道:“森林里的树叶。”
  佛陀说:“正是。我所证悟到的比我所教的多出太多了。为什么?因为我只教那些真正有用于修行证道的义理。”
  佛陀说这些话,是因为有太多的比丘把自己迷失于哲理的推论和揣测之中。佛陀特别提醒摩露伽子比丘不要在密法的问题上纠缠,因为这是修行所不需要的。摩露伽子比丘一向喜欢问佛陀有关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有尽还是永恒。但佛陀一直都对这些问题拒绝回答。一天,摩露伽子觉得再没法忍受佛陀的沉默了。他决定会问佛陀最后一次,如果佛陀再拒答的话,他便会舍戒还俗。
  他找到佛陀,对他说道:“师傅,如果你肯答我的问题,我便继续追随你。但你拒答的话,我便决定离弃僧团。告诉我你其实知否宇宙是有限还是有无限。如果你不知道答案,你可直接告诉我。”
  佛陀望着摩露伽子,说道:“你当初受戒时,我有说过会解答这类问题吗?我没有这样说过:‘摩露伽子,你肯当比丘,我便会解答你所有形而上学的问题?’”
  “没有,世尊,你没有这样说。”
  “那你为何现在要我这样做呢?摩露伽子,你就像一个被毒箭射中的人。当家人替他延医诊治,希望医生把毒箭取出和给他解药时,他却叫医生先答一些问题。他要知道谁发射毒箭,那凶手的阶级职业和射他的原因。他便要知道凶手用的弓是那一类,又用的毒是什么材料配制的。摩露伽子,这个人必定到死去时还未能得到他想知道的答案。修行大道的人也是一样。我只会教一些可以对修行证道有帮助的东西。其他没用或不需要的,我都不会说教。”
  “摩露伽子,无论宇宙是有限或无限,有尽或永怛,你都要接受一个真理。那就是生命里存在着苦。而要消除痛苦,又必先要明了苦的成因。我所教的,都是能帮助你达到无着、平等、平和与解脱的。我坚拒讲说其他一切对证道没有帮助的。”
  感到惭愧,摩托车露伽子请佛陀原谅他愚昧的要求。佛陀鼓励所有比丘专注于修行上,以免浪费时间在不必要和没用的哲学辩论上。
  捐出森林建寺的瞿师罗,又在库巴达和波婆梨甘巴瓦罗自资兴建两所寺院。接着,他又在附近多建一所叫巴达梨伽的第四间精舍。
  在瞿师罗园精舍,如在其他的精舍一般,一些比丘都被委任背诵佛陀的言教。他们被称经师,因佛陀所说的,都称为经。其中佛陀在鹿野苑给最初五位弟子所说的开示,就是初转法轮经。另有几部经,如无自性经、缘起经、八正道经等,都是全体比丘每月诵念两次的经课。
  除了经师,她有戒师。他们精通比丘和初学僧的戒律。罗睺罗和其他未满面二十岁的学僧,都是守着沙弥戒。
  那年在瞿师罗园精舍,经师和戒师发生了一次冲突。他们的争论由很少的事引起,但却演变成为僧团里严重的分歧。事缘那位经师没有把盥盆清洗而被戒师认为是触犯了轻戒。经师是个强慢的人,认为自己不是故意使盥盆污染,故而不应受责。他们各自的学生纷纷支持自己的老师,以至争执加剧。这边谴责那边毁谤,而那方又怪这方愚笨。终于,戒师当众宣布经师的破戒,并且要他正式在僧众前忏悔,否则不许他参加每两周一次的诵戒仪典。
  情形日恶化。双方互相中伤。他们的言词如毒箭一般。除了一些不偏帮任何一边的比丘,其他的比丘,大都站在其中一边。中立者都慨叹:“这次事太严重了!这只会做成僧团的分裂。”
  虽然佛陀住在离寺院不远的地方,但他却对此事全不知情,直至一队来访的比丘告诉他,并请他出调停。佛陀直接与那戒师面谈,对他说道:“我们不可以太执着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该也去了解他人的观点。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免僧团的分裂。”接着,佛陀又到经师那里,对他说同样的话。佛陀希望他们两人可以和解。
  但佛陀的介入,并没有得到他预期的效果。他们彼此已说得太多对方的坏话,所做成的伤害已非常严重。中立的比丘,没有能力影响他们和好如初。这次的纷争,很快便传到在家众的耳里。其他的宗教团体也开始知道佛陀的僧团出现了问题。这对僧伽的声誉大为损害。佛陀的随从罗祗多也再按撩不住,而与佛陀商谈,请求他再一次出面调停。
  佛陀穿上他的外衣,来到精舍的大礼堂。罗祗多敲起召集众僧的钟鼓。比丘齐集后,佛陀这样说:“请你们别再争辩。这只会令僧团分裂。请回去继续修行吧。我们是真修行,就应该不要成为傲慢和瞋恚的受害人。”
  一个比丘站起来说:“世尊,请你不要插手此事。回去静修吧。这事与您无关。我们已是成人,一切都懂得自己解决。”
  接下来的,是雅雀无声的沉默。佛陀站起来,离开了礼堂。他回到自己的房子,拿起乞钵,步往挢赏弥乞食。之后,他独自行入森林里用食。吃完后,他又起来离开挢赏弥。他向着河边走。他没有通知任何人他离开,就是他的随从罗祗多和阿难陀也不知道他离开了。
  佛陀一直步行,直至来到芭娜迦留罗伽罗村这个市镇。他在这里遇到他的弟子,薄功尊者。薄功请佛陀到他独居的森林里。他给佛陀奉上毛巾盥盆清洗手脚。当佛陀部及他修行的情形时,他告诉虽然他只一个独修,但却体验到喜悦和自在。佛陀说:“有时候,一个人独居要比与人一起更愉悦。”
  与薄功道别后,佛陀起行前往离这里不远的东竹林。佛陀正准备进入森林时,却被林地的守卫停住:“僧人,别进去呀,你会打扰林中正在修行的几位僧人的。”
  佛陀还未来得及反应,阿耨楼陀尊者突然出现。他兴奋地跟旨陀招呼,并对守卫说:“这位是我的师父。请让他进去。”
  阿耨楼陀带佛陀进入森林。他与竺难提伽和金毗罗两位比丘一起住在这里。他们都很高兴见到佛陀。竺难提伽替佛陀拿钵,而金他们又奉上毛巾盥盆。三位比丘向佛陀鞠躬顶礼。佛陀请他们坐下,问道:“你们在这里感到满意吗?你们的修行,进民如何?在这里乞食和教化,有遇到困难吗?”
  阿耨楼陀回答道:“世尊,我们对彼此关怀备至,生活上的和谐犹如乳蜜交融。我认为可以与竺难提伽和金毗罗一起是我的福气。我很珍惜他们的友谊。我每做一件事之前,无论他们在或不在,我都会先停下来,问问自己他们的反应将会是怎样。我的言行会令师兄们不高兴吗?只要有怀疑,我便立刻抑制自己。世尊,我们虽是三位,但犹如一体。”
  佛陀点头,表示赞许。他望向另两位比丘。金毗罗说:“阿耨楼陀说的都是真话。我们和平相处,而且都互相关怀。”
  竺难提伽也加入:“从食物至修行的见解体验,我们什么都一齐分享。”
  佛陀嘉许他们说:“好极了!我真高兴看到你们如此融洽相处。一个真正的僧团是应该这样和平共处。你们真的醒觉了,所以你们才证得这种和谐。”
  佛陀在这里和三位比丘住上一个月。他观察他们每天早上怎样在禅修后乞食。那一个比丘最先回来,便替其他的比丘准备座位、取水以备清洗、和摆放好一只空钵。他自己用食之前,必先把一些食物放进空钵内,以防其他的比丘乞不到食物回来。他们全都用食后,又将所余的食物放置地上或水流中,小心不会伤害附近的小动物。然后,他们才一起把乞钵清洁洗净。
  谁先发觉到茅厕需要清洗,便立即去做。需要别人合力的工作,他们都一起合作。他们又不时坐下来,交换修行上的心得和经验。
  闻开三位比丘之前,佛陀对他们说:“比丘,僧团的本来性质就应该是和谐的。我认为依照下列的原则,和谐相处是可以达到的:
  一、共同享用一处公用的地方,如森林或家居。
  二、共同享用日常的必需品。
  三、一起守持戒律。
  四、只用有利于和合的言证,避免导致僧团分歧的言说。
  五、互相交换见解和心得。
  六、尊重他人的观点,而不要勉强别人跟随自己的看法。
  僧伽如能依照这些原则,必定能够获得喜乐与和谐。比丘,让我们以后遵照这六条原则。”
  比丘们都很乐意接受佛陀的教导。佛陀与他们道别后,便步行至波奈耶伽附近的罗稽罗森林。在一棵娑罗树下禅坐后,他决定一个人在这里度过即将来临的雨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5-2 17:29 , Processed in 0.09611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