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州某大学某社团在校园里挂的一条醒目的横幅,上书:“谢谢那些孩子给了我们表达爱的机会”,上面还有满满的签名。 难道那些孩子的遭遇是为了给你表达爱的机会的吗?难道我们要感谢灾难吗?在现在非常时刻,在一个大学校园挂出这个横幅不知是取笑那些受难孩子的可怜,还是想炫耀自己那点微不足道的爱心。不懂他们想要表达什么… 很多看到过的同学都说很不爽,或表述有问题。 大难面前有人巨额捐款不留名,有人奋不顾身上前线,作为学生不需巨额捐款,不需上前线,献一点小爱心也是一片大心意,不留名自然不错,留个名也很好,但是感谢人家给自己机会献爱心,这是安的什么心里?不管挂横幅者心里怎么想,这么一种表达就是不妥,在一个大学校园里挂出来就更不妥。在这特殊时刻不应该,挂了好几天就更不应该(现在还挂着)。 也许这是一个表达的错误,也许是我们理解的错误,但是作为一个大学生,一个学生干部连基本的语文水平也没有也不应该;一个大学能允许挂出这么个横幅,说明相关管理有问题;大学校园能容许这个横幅挂这么久,说明这里的学生也太“盲目”;那些在上面签字的同学就更盲目。 希望横幅要“三思而后挂”!!!有同学说,这是麦田计划的口号,虽然麦田计划是个非常无私的慈善组织,我们非常支持和理解麦田的组织和活动,但这话表达也欠妥,难道那些贫困的孩子是为了个麦田人提供表达爱心的机会的吗?难道麦田人是为了表达爱心而去帮助的吗?何况在这特殊时刻,更让人产生歧义。应改说谢谢麦田给麦田人提供了表达爱心的平台。岁让这是麦田发起人说的,但是还是感觉容易让人产生歧义,希望麦田人注意到这句话。已在在多个论坛上看到相关帖子。
举报
搜了,不好意思,没看到多个论坛的帖子,也许是搜的方法不对
天涯上同一个人发了两次
要是我,就无视之
[em01][em01][em01]
呵呵,理解的角度不一样....
无语,同样的一句话,有更多的人感动,也有人不明究竟
真的知道有的东西不需要解释。。。。。。。
晕!
“谢谢这些孩子给了我们一个表达爱的机会”
这句话怎么啦?哪儿错了?
正是这句话感动了无数有爱心的人!
有何不妥???
狂晕中......
真会没事找事
不同的场合一句话是会给人不同的理解的。
希望我们不要照搬套用。
谢谢这些孩子们给了我们一次表达爱的机会这句话没错。
只是不适合在这里出现。
谁渴望地震?
谁想失去家园?
没有
我们为什么不接收赈灾宣传资料中的“爱国赈灾,麦田同在”?
谢谢楼主的提醒,让我们更好的向前走。
心中有佛便是佛
没必要理会这些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
我们自己心中明白就好
道不同不相为谋
做好我们自己
做好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情
自己觉得问心无愧就好了
人家已经说了“难道那些贫困的孩子是为了个麦田人提供表达爱心的机会的吗?难道麦田人是为了表达爱心而去帮助的吗?”
不是这个时候,也有话说了……
谁想贫困给你们表达爱?
谁想要你们为了表达爱心来帮助?
………………………………
[em03][em03][em03]
依着我看
唯有不做事最好
谁也说不了一二三
不然就无视所谓评论吧
谢谢nigiel
仔细地品味了一下,还是没有觉得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这是我们麦田的口号,我们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心而去做这些事情也没有什么错,因为很多东西的缺失,我们鲜有机会表达,所以,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关键不是话怎么说,而是,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些什么。
“近日温州某大学某社团在校园里挂的一条醒目的横幅,上书:“谢谢那些孩子给了我们表达爱的机会”,上面还有满满的签名-------我不知楼主说的近日是什么时候,也不知道该学校里怎样的活动挂出这个横幅(如是赈灾募捐而挂,是有点不妥,但如果是大家已经把那几天的痛转化到继续做麦田份内的事而宣传,就无可厚非)。 “难道那些孩子的遭遇是为了给你表达爱的机会的吗?难道我们要感谢灾难吗?在现在非常时刻,在一个大学校园挂出这个横幅不知是取笑那些受难孩子的可怜,还是想炫耀自己那点微不足道的爱心。不懂他们想要表达什么…”----很多人有爱心但没有一个平台一个管道,也不知去帮什人因为身边的人让我们更多的是提防着。此时,终于看到我们能帮得上的该帮的,志愿者们对自己说:我的爱心终于可以释放了。---这句话是麦田人对自己说的,不是对别人说的。就象楼主面对困难时可能会对自己说:感谢生活给我这么一个锻炼意志的机会!
这样理解应该没错吧?但如此并非我们巴不得有人落难让我们去救…… “很多看到过的同学都说很不爽,或表述有问题。”---这证明当代大学们有自己独立思想意识,欢迎继续讨论!
同意!
支持.
自我总结,是真正得错要修改
如果不是,那么继续前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5-10-28 16:55 , Processed in 0.6116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