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十堰麦田 于 2013-3-26 23:26 编辑
我不是图片党,因为我没带相机,路上的点滴、风景都在别人的镜头里记录着,会有人是图片党的。 我不是文字党,我的文笔其实不怎么样的,只是想用一些简单的话先给坐在电脑前的你写点什么~~~-
感谢扬中麦田团队对我们十堰团队的大力支持及帮助 (所发放的礼品是由扬中麦田团队捐助以及十堰团队爱心人士捐助) 本次活动主题为“麦苗行动----- 十堰麦田团队郧县梅铺之旅” 3月23日早上8点,23位麦友从十堰锦江之星出发赶往郧县:山水有相逢、猪猪侠、了了、自由自在、阳光、洋帆、木木、太极、太岁、无语、道法自然、汪洋大海、气球达人-悠然、茉莉、张拥、张尔立、路稀、陌陌、大力水手波波、Cicada,两位扬中麦友——孙鹏、顺子,记者——孙一帆
3月23日早上8点20,我和自由人已在郧县集合地点(实验小学处)等候十堰的麦友。郧县的麦友还有爱乐、E网情深。
8点35分,十堰的麦友已到达郧县集合地点,七辆车一字排开,为出行的每辆车贴上序号及此次活动的标语(此处片片稍后欣赏)。8点50左右出发赶往郧县梅铺镇。为了赶时间,早点到达目的地,我们在路上基本上没有耽误进程,10点30分就到梅铺一贯制学校。学校老师为了配合我们的此次活动,老早就在学校等候我们。
此次活动的项目负责人跟学校的老师做了简单的沟通后,就立马开始投入到工作中:将所有人按区域划分为七组,大家相互认识各组成员;为每组分发送给孩子的礼物(双肩包、学习用品、还有扬中麦友带来的糕点);由于团体协作,11点20分,所有物资、资料都已分配完毕。
12点半,走访正式开始···
我们组这次走访相对起来还是很轻松的,三个孤儿正好是一家(姐姐、弟弟、妹妹)。无语和我都对自由人讲“这三个孩子竟然是一家呀,我们在路上又可以少耽误时间了”。自由人说:“拿到表的时候都还没有发现这三个孩子是一家的,不过也好,我们可以少坐车,多了解了解孩子了。”当看到他们房子的时候,第一感觉是“这家房子盖的还挺好的”,后来进屋一看,才发现房子外观看似不错,实际山是一件土坯房,只是为了防雨防潮,在外墙涂抹了一层水泥而已。
看到我们的到来,周围的好多邻居都过来围观并告诉我们三个孩子的一些情况。当三个孩子出现在我眼前时,他们单薄的身体,内向的性格印在我的脑海里,他们都不爱说话,分别站在三处不是很显眼的角落看着我们,而邻家的孩子却很活跃的围着我们转啊笑啊。
孩子的母亲丢下他们不管,父亲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孩子都由大伯托管,三个孩子挤一张床,当看见孩子居住的环境时,我顿住了,我无法想象要是自己在那样的房子里睡觉是怎样的状态? 我不想过多的描述孩子的情况,只是看到他们,我唯一最直观的感受是“我真的很幸福”。 上学时候的我们,看到别的孩子有个好看的文具或是好看的衣服,回家后也会缠着让父母给自己也买一套新的,即使自己有一套学习用品或是有够穿的衣服。而这些贫困的孩子也想有好看的文具或是衣服,但是家庭的状况,却让他无法拥有自己喜欢的东西,自己穿的衣服基本也是他人的捐助。 有些家庭每年的收入仅仅几千块钱,要管一大家子,而我们在外工作,每个月都至少会又一千多块钱的工资,而这一千多块钱的工资仅仅只能够自己当月花,有时还不够一个月的开支,俗称“月光族”。我们没有考虑到家庭是否可以让自己这样大手大脚的花销,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而不断的购物,不断的支出。 现在的我们(包括一些小学初中高中的孩子)有父母的疼爱及宠爱,基本是人手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对于吃穿用都有自己的品牌追求,而那些农村的孩子们却在为自己的最基本生活保障而担心时,我们是不是会觉得自己能生在一个完整而美好的家庭而感到幸福呢? 走访的过程会累,是因为自己要去的家庭,住址比较偏远,开车就需要很长时间; 一个孩子的走访资料了解完后会觉得心累,是因为这些不幸的家庭触动了自己,让自己不得不与自己的生活状况作对比,虽然说“幸福的人都千篇一律,而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当我们亲自去走访那些不幸的家庭时,你会真切的感受到幸福的人到底有多幸福。 各组务必在当天将走访资料全部整理完毕,我们挑灯夜战,仔细斟酌每一个孩子的资料。而最最辛苦的是资料组长:了了。她不仅要填写自己组的资料,还要对每一组每一份资料进行检查、审核。了了对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对每份资料都严格检查,发现错误立即修正,虽然资料只有二十来份,她却要对每份资料至少检查三次,以确保资料的质量。当天晚上一直忙到凌晨三点才休息。 麦田人不光对麦田负责,还更要对每个孩子负责。也许你的认真就是孩子的一个希望,麦田里的每个人都会是一个孩子的希望,我们都会尽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过得更好一些。虽然有人说,贫困的孩子特别多,有很多贫困的家庭是不被我们所知的,我们帮的了一个,却帮不了全部。但就是因为存在这样的现实状况,所以我们才更要认真的做好每一个‘即将、可能’被关注到的孩子的资料,让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关注这些贫困的孩子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