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庐陵老狼 于 2013-11-30 23:47 编辑
非营利组织的绩效是什么?毫无疑问,那就是成果。人们一提到绩效往往就想到企业,根据德鲁克先生的理论,非营利组织也同样需要绩效管理,也需要用成果来鼓励成员,通过成果来衡量该组织的目标实现情况。 为了绩效,为了获得成果,途径可以有很多种,我们可以选择最佳最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途径去实现,不择手段违反自己理想和道德标准的手段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团队的底线。 在德鲁克先生看来,美好的道德底线是令人向往的,但是现实往往有很大的差距,他举了博物馆、学校等几个例子说明,虽然没有明确给出答案,但是我们觉得在现实和绩效面前,完美的道德底线往往要做出让步。非营利组织的存在和成长靠什么?靠的是绩效和成果,在大量的成果面前,在某项决策上做点原则上的让步也不是不可以,这就看该组织的底线如何,如果设定的底线太高,那么就会造就一帮子坚持原则,坚持底线的空谈者。领导者往往面临这样的抉择,不在底线方面做点小的让步,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团队的绩效,因为非营利组织很多,你不愿意做,别人会做。当然,德鲁克先生所说的让步不是违法乱纪方面的,更不是违反道德良心方面的。书里说了布道者和私通者之间斗争了5千年(有这么长的时间吗),到今天依然没有结果。
想起某伟人说的,工作干的越多的人错误也越多。同样,如果非营利组织高调的强调自己设定的很高的底线,就会造成不干的批评能干的。
德鲁克先生从资源有限方面强调了底线的灵活性,如果从有限的资源里争取到更多来实现自己团队的绩效就显得十分重要。底线应该经常调整,不是一成不变。
绩效的评价。各个团队都应该有自己的绩效评价系统。这使我想起早年农村小学诗歌朗诵竞赛,规定每个村小(包括中心小学)都要赛出一两个一等奖获得者,统一颁奖,以此检验语文老师课外辅导能力。表面上看这很公平,每个教学单位都一样,但是,十几个人的村小的最优秀者和中心小学几百人竞争出来的优胜者两者差异应该是很大的,没有可比性。作为非营利组织就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应该设立一个比较公正、公平的绩效评价机制。另外,外部对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也非常重要,他们角度不同,往往还比较客观。
所以德鲁克先生总结说,绩效是任何组织的最终检验标准,这个有点象哪个啥的广告,看什么?看疗效!!
“任何非营利组织的存在的目的都是改造人类和社会。”这帽子有点大,呵呵,我们还是从小处着手,从我做起,认真履行一个普通志愿者的职责,一步一步向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