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是为了前行 带着欢快的心情,装扮好自己的行头,一路彪着我的小电动车前往集会地——师大图书馆门口。没有来得急吃午饭,因为我想象那边可口的小吃,参与这次麦田的走访,我一直都如此带着期望,带着愉悦,因为我必将收获人生最美的一次境遇。 远远就看见麦田的小龙在等着我们。招呼下,小龙介绍我到一条巷子后面的食堂吃小吃,一碗鸡汤面让我意犹未尽,多加了两块钱“勺子”才得以满足。麦田就是能不时的带给我快乐,因为有朋友,因为这是一群很好的朋友。 在集会地教室,看着这次走访的组织者们,都带着厚厚的资料。阳关兄用女人的细致告诉我们在走访中中所要注意的点滴;他说如果我们迫不得已要在走访家庭吃饭,那么一定要留下等量的口粮钱;我突然觉得如果我这样做了,那么我又将拥有一种品质,一种站在他人立场生存的优质。阳关说我们要带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去,不要以为自己是施舍者,不要以为自己多么高贵,我赞同,前一秒我还倍觉自豪,这一秒我觉得我应该不时的告诫自己,你只是在一件极普通的事,但是它的高贵在于,既然选择去做,那就必须把它当成一件伟大的事,做好它。 柒柒说,这是一次模范之旅。以后所有的走访都将参照此次模式去执行,我能看到希望。 今天4月25日。精彩的走访动员大会。 成行
安化·印象·麦田之旅
安化·印象·麦田之旅
微风、朝阳,灵动的早晨。九点的东方红广场,麦旗、麦服、麦章、麦友背着重重的肩包。毛主席在挥手,烟雨说:“我们总是东方红广场上响应着毛主席的召唤”。一群自给自足的“红卫兵”. 出发、出发,载着厚重的使命。车在行,风萧萧而过,一镇一街、一山一水,伴着巍巍的山、密密的树、青青的草,我们一路向前,直至安化之乡。 路欲走就愈发陡峭,村落愈发的萧瑟。褪去城市的色彩,置身于墨绿之间,有一种荒凉的清幽。远离了想象,真是的大山幕幕眼帘。 颠簸已久,一路探访到安化长塘。与别长塘走访组,思游走访组也另行前往。我们滔溪走访组马不停蹄直奔目的地——滔溪完小。一位青发无欲遮顶的中年老师迎着我们,一种敬重油然而生,不管如何,他必将是一个善良而伟大的人。 安顿,在一家小旅馆休憩。细细的看着走访资料,责任突然压上肩头,抖抖肩膀,稳稳挑起,期待明天的访程。 5月1日。按部就班,完善的安排。可见麦田的大叔、大婶们花了不少心血啊!
访 二号,久违清爽的晨曦。五点半就在鸡鸣狗吠中惊醒。绕着滔溪小镇慢跑一圈,深呼山之灵气,远远望见一哇田地里一群觅食的雪白大鸟。 麦友们相继起床,洗漱完毕,吃完早餐。临行。带队的老师也如期而至,带上小小的礼物与资料,带着务实的心,GO!GO!GO!走上希望之旅。 我跟黑河李琪有六个走访对象,肖老师与我们租了一台面的,穿梭于各个山坳小村间,车无了水泥地司机便不肯向前。我们改为步行。苦苦的孩子家总会在山的最高处,山路并不能谓之险峻,只是需要我们慵懒的腿脚去习惯。然而哪怕有家,为了生存,老屋往往只留下一个孤独的老人坚守。外出务工就是他们唯一的生存之道。贫瘠的土地养不活一个四口之家。漫想,平原的一条河流养育出一个强大的民族,而滔溪无数清澈的溪流却孕育不了一个唯情的诗人。 滔溪美如诗,镜头所向,快门摁之而不及。美带来不了财富,为了生存,他们付出了更多的艰辛与劳累。也许培养一个走出大山的孩子才是他们走出大山、走出贫穷唯一的希望。我们为了这点希望在努力,留住孩子的学习的梦想,留住希望。
安化·印象·麦田之旅
安化·印象·麦田之旅
故事里的故事 有个小孩叫李芳。家在老高老高的山顶上的一棵大树下。08年初雪灾时,压塌了他家一半的房屋,房子岌岌可危。一家只能借住在大伯家。唯一作为劳力的父亲,一身伤病;爷爷独守在山上老屋。有奶奶,一个完整的家却活不出一个滋味。 有个小孩叫李思。母亲在她七个月大时,离家而去。父亲因为脑血栓导致手脚瘫痪,还有一个年迈的奶奶。无任何经济来源。他们就是生存着,用最低的生活质量生存着。活着或许是他们唯一值得珍惜的东西。她的家灰尘积厚,似乎在透露着一丝临别的诡异,无心生活。 有两姐弟,李银玉与李强。家里的老屋,只剩下一张床铺。为了照顾孩子读书,母亲守着他们借住他家。全家指望着父亲一人打工生活。生活往往入不敷出。守着希望却看不到希望,人何以堪。与他母亲的交流都略显困难。 有个小男孩叫李荣。胖胖墩墩的,留守在家中。他的心有一丝抑郁,懒懒的眼神看不到童真的欢快,充满了满满的思绪,模糊而遥远。父母带着弟弟在外,母亲身体欠佳。缺爱的孩子比什么都可怜! 还有一个胖胖的女孩,羞涩。总是躲在外婆的身后。没有父亲,母亲带着更小的妹妹在外打工。她留在老家,留在这荒芜的土地。 读书吧!孩子!安静的读书吧!想尽办法读书,离开这贫瘠的土地。哪怕客死他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2 11:09:3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