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农历七月十四),经泉州开元寺本天法师牵线,泉州麦友一行走进了开元寺,于开元寺念佛堂与泉州爱心公益协会的法师和居士进行了一场佛法与公益的交流 在泉州的麦友,有不少向佛之人,得到此次活动通知时,积极报名前往,参与此次交流的除了麦田志愿者,泉州青志协的志愿者也参与了讨论。 此次交流,有所悟:佛法常常被称为佛教,但佛法实在不能完全被称为宗教。佛法中有宗教成份,但主要是在外层,为了方便接引人。佛法的核心部份是极其理性,冷静并充满智慧的。 佛法不是“神道设教”。所谓神道设教是“中国特色”之一,即不管那东西是真是假,只要老百姓信了就会遵从一些规矩,从而有利于管理就好,就拿来让愚民们信。佛法里本无这东西,但在中国受几千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影响,不免也被染上些。主要表现在与佛法相关的民俗信仰部份。到了现代,知识普及,“神道设教”不受欢迎,于是就连神道都声称自己不是神道设教,而是“最高”了。学佛人应识别“神道设教”,深入佛法真谛。 在古书籍中,并无公益之词,公益是社会发展衍生的一种叫法,展中意 8在中国的古代,合用的是慈善,这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北史·崔光传》:“光宽和慈善,不忤于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而在此之前,《韩非子·内储》:“王曰,慈惠,行善也。”即以慈爱优惠来做善事。直接释义大约是“以慈行善”。 自从两汉之际(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慈善”二字便与之结下不解之缘。最常见的说法是“大慈大悲”,即最崇高的最宽泛的慈爱与悲悯。佛学要典《大智度论》第二七《释初品·大慈大悲义》解释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使一切生命体感到快乐,称为“大慈”。这种解释与中国固有传统中对“慈”的解释如“恩被于物”、“恻隐怜人”不仅毫无冲突,而且显现出相互融合的浓厚基础。在佛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相融合的过程中,慈悲意识与慈善事业一起得到了推广和发展。在进入近代社会之前,中国的大量慈善事业都是与佛教慈悲意识分不开的,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佛教将“善恶因果业报”的观念引入慈善事业,对于推动更多的人们以“行善事、得好报”的广义功利目的投入到现实的社会慈善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人们至今仍在沿用一个褒义词“功德无量”,恰好蕴涵着深刻的佛教业报思想。实际上,许许多多人正是为了“功德无量”的慈善事业,不惜献出巨额财产、不惜献出悠悠此生。 在交流之中,开元寺法师对麦田计划的行动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与评价,麦田之爱,即传承了佛家奉献之理念,是一大爱,不仅给予所需之人予帮助,更能给参加活动人员净化心灵,乃“民胞物与、大慈大悲”的襟怀。 开元寺一行交流现场:
佛、麦田、爱----走进泉州开元寺
佛、麦田、爱----走进泉州开元寺
佛、麦田、爱----走进泉州开元寺
佛、麦田、爱----走进泉州开元寺
佛、麦田、爱----走进泉州开元寺
佛、麦田、爱----走进泉州开元寺
佛、麦田、爱----走进泉州开元寺
佛、麦田、爱----走进泉州开元寺
佛、麦田、爱----走进泉州开元寺
佛、麦田、爱----走进泉州开元寺
佛、麦田、爱----走进泉州开元寺
佛、麦田、爱----走进泉州开元寺
佛、麦田、爱----走进泉州开元寺
佛、麦田、爱----走进泉州开元寺
佛、麦田、爱----走进泉州开元寺
[此贴子已经被麦田泉州于2007-8-29 8:01:51编辑过] |